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同的《同餘子韶等十人赴儒選舟行分韻賦詩得臨字(辛亥秋)》
全文:
明月出東海,餘輝照衣襟。
赫日苦炎蒸,愛此清夜深。
況有群賢俱,樽酒相與斟。
共嗟會面難,扣舷髮長吟。
嚴親既我棄,遺書寧披尋。
遊子復遠征,何以慰母心。
聖朝無棄物,四海同君臨。
豈以衰絰儒,而強加冠簪。
君當登雲衢,我當歸故林。
努力崇令德,矯首領佳音。
參考注釋
衰絰
(1).喪服。古人喪服胸前當心處綴有長六寸、廣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為衰;圍在頭上的散麻繩為首絰,纏在腰間的為腰絰。衰、絰兩者是喪服的主要部分。《左傳·僖公十五年》:“ 穆姬 聞 晉侯 將至,以 太子罃 、 弘 與女 簡璧 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資治通鑑·漢明帝永平十年》:“ 陵陽侯 丁綝 卒,子 鴻 當襲封,上書稱病,讓國於弟 盛 ,不報。既葬,乃掛衰絰於冢廬而逃去。” 章炳麟 《封建考》:“親喪七日不食,祖父母喪,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設座為像,朝夕拜奠,不制衰絰。”
(2).穿喪服。《禮記·雜記下》:“三年之喪,如或遺之酒肉,則受之,必三辭,主人衰絰而受之。”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七:“父母諸弟,衰絰到來迎喪。”《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交趾國 王遣使者十二人衰絰致祭,使者號泣震野。” 梁啓超 《新民說》十一:“ 中國 如不得不為有血之破壞乎,吾衰絰而哀之。”
(3).謂居喪。《左傳·定公九年》:“ 子明 謂 桐門右師 出,曰:‘吾猶衰絰,而子擊鐘,何也?’右師曰:‘喪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余何故舍鐘?’”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衰絰中行嘉禮》:“按衰絰之中,舉行吉禮,此世俗權宜之事。”
加冠
古時男子年滿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進入成年
既加冠。——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朱同名句,同餘子韶等十人赴儒選舟行分韻賦詩得臨字(辛亥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