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袁家渴記》
全文: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鑽鉧潭。
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陽岩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為“渴”。
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樟柚,草則蘭芷。
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飃葳蕤,與時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
其地主袁氏。
故以名焉。
參考注釋
有奇
還有零頭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明· 魏學洢《核舟記》
蔓生
(1) 蔓延;指植物伸展開
春天最早的楊梅樹在那裡蔓生
(2) 草生長在…上面
滿牆都是蔓生的植物
轇轕
(1) 縱橫交錯
(2) 深遠貌
洞轇轕乎其無垠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3) 廣大深遠
張樂乎轇轕之宇。——《史記》
水石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柳宗元名句,袁家渴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