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小許庵口號》
全文:
十笏為庵靜以便,底從名象較言詮。
納來芥子應無數,何啻三千與大千。
參考注釋
以便
(1) 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使下文所說的目的容易實現
說話清楚些,以便聽懂你的意思
(2) 為了有利於
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史記·魏公子列傳》
言詮
(1).謂以言語解說。《陳書·傅縡傳》:“言為心使,心受言詮。” 唐 張說 《聞雨》詩:“聲真不世識,心醉豈言詮。” 清 黃景仁 《題錢舜舉畫林和靖小像》詩:“此花只合先生詩,便著言詮都絶俗。”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講:“真諦本身是無相,談不上什麼區別,但真諦之說為真諦,仍需要言詮。”
(2).引申指語言的跡象。《古尊宿語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普說語錄》:“古人不得已,向無言詮處假立言詮,無方便中巧施方便。”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韻以勉忘憂進道》:“知是聖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乾隆名句,小許庵口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