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

林宗臣 《丹霞嶼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林宗臣的《丹霞嶼》

全文:
笑憑詩句說丹霞,城郭人民數萬家。
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

林宗臣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林宗臣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書法作品欣賞
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禮接

禮遇;以禮接待。《晉書·杜夷傳》:“鎮東將軍 周馥 傾心禮接,引為參軍。” 唐 杜牧 《上宣州崔大夫書》:“復自開幕府以來,辟取當時之名士,禮接待遇,各盡其意。”

紫陽

(1). 宋 代理學家 朱熹 的別稱。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在 安徽省 歙縣 )讀書。 朱熹 後居 福建 崇安 ,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以示不忘。後人因以“紫陽”為 朱熹 的別稱。

(2).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如 周穆王 時 李八百 號 紫陽真君 , 漢 周義山 、 宋 張伯端 俱號 紫陽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五:“招攜紫陽友,合宴玉清臺。” 唐 錢起 《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雲深。”

風俗

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風俗。——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東魯

(1).原指 春秋 魯國 。後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諤》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聖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道源

(1).僧道以為,佛教、道教的經義是事物的本源,故稱。 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之三:“暫因問俗到真境,便欲投誠依道源。” 唐 柳宗元 《送文暢上人登五台遂遊河朔序》:“今有釋 文暢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文,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蓋三十年。”

(2).知識之源。 唐 李翰 《難進論》:“或以小人所長,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達,不信人所能然,則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曠而不接。辨雖博萬物,不能釋其疑辭,智雖絡天地,不能效其長策。”

謂引水出流。 宋 歐陽修 《會聖宮頌》:“巍峩穹崇,奠京之東,有山而崧,奫淪道源,匯流而淵。”

林宗臣名句,丹霞嶼名句

詩詞推薦

  • 元宵

    唐寅明代〕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
    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 詩詞名句
  • 送人征蠻

    貫休唐代〕七縱七擒處,君行事可攀。亦知磨一劍,不獨定諸蠻。樹盡低銅柱,潮常沸火山。名須麟閣上,好去及瓜還。
    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 詩詞名句
  • 無題

    陸游宋代〕半醉凌風過月旁,水精宮殿桂花香。素娥定赴瑤池宴,侍女皆騎白鳳凰。
    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 詩詞名句
  • 趙伯光宋代〕誰雲嶺外皆炎熱,此是西南第一州。
  • 行圍

    乾隆清代〕南苑臨春暮,青郊試小蒐。略觀虞者技,宛憶少年游。勞眾寧堪亟,攜孫自有由。翻犁見耕父,咨穡每延留。
  • 再用恢大山韻三首

    方回宋代〕官罷賓客散,家貧僮僕頑。尚有此阿堵,苔錢何斑斑。酒從田父飲,果聽鄰人攀。四壁夜無盜,焉在門常關。浪作
    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 詩詞名句
  • 贈石帆老人

    陸游宋代〕地僻林深客到稀,高舂未起閉柴扉。新松鬱郁三千本,密竹蕭蕭一尺圍。溪叟旋分菰米滑,山童新采蕨芽肥。因君
  • 窾木詩

    李洪宋代〕窾木饕風耐歲寒,輪囷入用固知難。不才果得全樗散,用伴幽人澗谷盤。
  • 寒食日兒輩游尼庵戲作

    張嵲宋代〕雜英滿樹春欲過,修竹參雲萬餘個。頭陀雲頂出迎賓,恐是當時劉鐵磨。
  • 千尺雪·其一

    乾隆清代〕雄聲涼色互交加,石縫雲端欹復斜。前日塞山初過雨,落來絳雪自仙家。
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