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劉辰翁水調歌頭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辰翁的《水調歌頭》

全文: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鬥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嶽,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淨,彩雲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
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寢鎮獅蠻。
起舞願公壽,未可願公還。

劉辰翁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劉辰翁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書法作品欣賞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中氣

(1).古代曆法以太陽曆二十四氣配陰曆十二月,陰曆每月二氣:在月初的叫節氣,在月中以後的叫中氣。如立春為正月節氣,雨水為正月中氣。《逸周書·周月》:“閏無中氣,斗指兩辰之間。” 南朝 宋 鮑照 《征北世子誕育上表》:“伏承王子,以中氣正月,鍾靈納和。”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宮城早秋寓言>見示兼呈夢得》:“七月中氣後,金與火交爭。”

(2).中和之氣。 唐 白居易 《中和節頌》:“吉辰伊何,號為中和。和維大和,中維大中。以暢中氣,以播和風。” 唐 皎然 《答鄭方回》詩:“高秋日月清,中氣天地正。”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孔林》:“享殿正對 伯魚 墓,聖人葬其子得中氣。”

(3).中醫名詞。指中焦脾胃運轉機能的原動力。對食物的消化、身體的營養有重要作用。《靈樞經·口問》:“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中》:“蓋中氣雖虛,表尚未和,不敢大補。”

(4).指丹田之氣。 清 張裕釗 《答吳摯甫書》:“閣下謂苦中氣弱,諷誦久則氣不足載其辭。”《老殘遊記》第二回:“仗著他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她的嗓子有點悶,可是很有中氣。”

一是

(1).一概。《宋史·選舉志六》:“ 度宗 鹹淳 六年,命參酌舊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為主。”

(2).謂一切。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昨得手札,屬治心學,敬悉一是。”

(3).猶言統一的標準。《宋史·食貨志上一》:“時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財,其數有限,國家用財,其端無窮,歸於一是,則‘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無他技也。”《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載者,則聽之於敕,故時輕時重,無一是之歸。”

(4).全憑。《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爺揀擇。”

中元

(1).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時道觀於此日作齋醮,僧寺作盂蘭盆會,民俗亦有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唐 韓鄂 《歲華紀麗·中元》:“道門寳蓋,獻在中元。釋氏蘭盆,盛於此日。” 唐 令狐楚 《中元日贈張尊師》詩:“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玄都永日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閒話》:“昨夜乃中元赦罪之期,想是赴盂蘭會的。” 馮至 《北游》詩:“清冷的月色使我忽然想起,啊,今天是我忘掉了的中元。”

(2).稱中元節。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三一:“ 法雲寺 里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 沉從文 《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我記得分明,到河邊還為的是拿了些紙錢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

(3).古代術數家以第二甲子為“中元”。參見“ 三元 ”。

猶言高中。謂中試。《玉佛緣》第一回:“到得五十三歲那年,鄉試歸家,三場文字,十分得意,親友都擬他一定中元的了,及至榜發,依然落第。”

劉辰翁名句,水調歌頭名句

詩詞推薦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