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蘇洵送石昌言使北引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洵的《送石昌言使北引》

全文: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
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
昌言舉進士,日有名。
吾後漸長,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
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其意,甚恨。
後十餘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
吾日益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學。
又數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
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
吾晚學無師,雖日當文,中甚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
今十餘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
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於昌言獨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舌之間足矣。
  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
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
”凡虜所以誇耀中國者,多此類。
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於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
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
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
”況與夷狄!請以為贈。

蘇洵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介馬

(1).給戰馬披甲。《左傳·成公二年》:“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 杜預 註:“介,甲也。”《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二年》:“因令諸族置烽火,有急則舉燧,介馬以待。” 明 包捷 《過通濟門》詩:“金城介馬棄東遊,軹道亭連故國秋。”

(2).謂馳騁。 錢基博 《無錫光復志·軍政篇》:“萬有一不幸復蹉跌,北軍益得席其戰勝之威,長驅而東,介馬 吳 越 ,禍誠不可言。”

(3).披甲的戰馬。 南朝 梁 沉約 《飲馬長城窟》詩:“介馬渡龍堆,塗縈馬屢廻。” 宋 蘇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聞介馬數萬騎馳過。” 清 方文 《贈楊總戎》詩:“介馬東馳 京峴山 ,朱旗北斗 閃江關 。”

騎馳

騎馬賓士。《新唐書·程知節傳》:“ 行儼 中流矢墜馬, 知節 馳救之,殺數人,軍易辟,乃抱 行儼 重騎馳。”

劍槊

劍和槊。泛指兵器。《新五代史·王重師傳》:“為人沉嘿多智,善劍槊。” 宋 蘇洵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劍槊相摩,終夜有聲。” 明 徐渭 《陶宅戰歸序》:“君又多馳射、劍槊、占星、校閲之技,數出奇詭之計,舍死為士卒先。”

相摩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1.互相摩擦。《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選·宋玉<高唐賦>》:“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註:“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聲動徹天。” 明 張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書》:“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足相接,一時號為交遊者,蓋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蘇軾 《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作詩反劍亦何謂,知君欲以詩相磨。”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一節:“夫羣治之進,非一人所能為也,相摩而遷善,相引而彌長。”

終夜

通宵;徹夜。《論語·衛靈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生平供憶想,終夜不成眠。”

有聲

有聲譽;著稱。《詩·大雅·文王有聲》:“ 文王 有聲,遹駿有聲。”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張耳 之賢,有聲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秦中丞》:“ 沉 登甲戌進士,授 粵 之 順德 令,以清峻稱。入為郎,出為守,俱有聲。”

從者

(1).隨從人員。《論語·衛靈公》:“﹝ 孔子 ﹞在 陳 絶糧,從者病,莫能興。”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 宋 呂祖謙 《臥遊錄》:“﹝ 許詢 ﹞使問君之從者。”

(2).指僕從。《史記·刺客列傳》:“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

主張合縱的人。《戰國策·秦策一》:“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 鮑彪 註:“合從者。”《史記·張儀列傳》:“且夫從者聚羣弱而攻至彊,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數舉兵,危亡之術也。”

怛然失色

怛:畏懼,恐懼。指因害怕而變臉色。

蘇洵名句,送石昌言使北引名句

詩詞推薦

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