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兩幅巾,人物俱驚俗

李處權翁士特李似表相過小酌分題得躑躅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處權的《翁士特李似表相過小酌分題得躑躅》

全文:
我無錦繡腸,而居錦繡谷。
春風二三月,山花名躑躅。
芳鮮照寒澗,窈窕映修竹。
化工亦耐事,造物能委曲。
不知幾猩唇,貸此色可足。
看久直欲燃,況乃手未觸。
杖藜兩幅巾,人物俱驚俗
方觀筆端妙,更對杯中醁。
念昔嵩少步,千層上雲麓。
政似徐熙圖,寫生開百幅。
懷歸阻兵火,夢想如在目。
會當返昇平,柴車駕黃犢。

李處權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幅巾

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後裁出腳即稱幞頭。《東觀漢記·鮑永傳》:“ 更始 歿, 永 與 馮欽 共罷兵,幅巾而居。”《後漢書·逸民傳·韓康》:“ 及 見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使奪其牛。”《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斂以時服”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漢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幞頭巾子》:“今 宋 朝所謂頭巾,乃古之幅巾,賤者之服。”《金**梅詞話》第十九回:“ 西門慶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內,深衣幅巾坐的,單等婦人進門。”

人物

(1)

(2) 小說或戲劇中被描寫的人

人物描寫

(3) 被認為有突出或顯著特性的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沁園春·雪》

愷撒是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4) 講話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勵或發命令的人

由一個圈內人物指導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個人物

驚俗

使世俗震驚。《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天竺 伎能自斷手足,刺腸胃, 高宗 惡其驚俗,詔不令入中國。” 宋 蘇軾 《送蔡冠卿知饒州》詩:“平生儻盪不驚俗,臨事迂闊乃過我。”

李處權名句,翁士特李似表相過小酌分題得躑躅名句

詩詞推薦

  • 清暉行

    陳藻宋代〕主翁不解飽,安事園池游。從知蓮社侶,所樂在清修。我憶少壯日,未多禪悅優。獨醒對佳景,愁紋上眉頭。四方
    杖藜兩幅巾,人物俱驚俗 詩詞名句
  • 望江南·邊塞苦

    敦煌曲子唐代〕邊塞苦,聖上合聞聲。背蕃歸漢經數歲,當為大國作長城。金榜有嘉名。太傅化,永保更延齡。每抱沉機扶社稷,
  • 過越

    釋斯植宋代〕渺渺天涯路,扁舟去不窮。水花隨岸盡,山影落江空。往事千年夢,漁歌一夜風。詩成唯有月,清致興誰同。
    杖藜兩幅巾,人物俱驚俗 詩詞名句
  • 門有車馬客行

    江源明代〕客從故鄉來,車馬憩門柳。延客入我堂,少坐且抖擻。須臾問從來,故鄉有書否。客答即欠身,封緘乃相授。書中
  • 南還尋草市宅

    江總隋代〕紅顏辭鞏洛,白首入轘轅。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蓀。徑毀悲求仲,林殘憶巨源。見桐猶識井,看柳尚知門。花落
  • 西湖雜詠二首·其一

    吳憲明代〕儂家茅屋翠微深,清梵潛聽漏半沈。生得阿侯虧佛母,攜來雙拜海潮音。
  • 贈韓郎中愈

    孟郊唐代〕何以定交契,贈君高山石。何以保貞堅,贈君青松色。貧居過此外,無可相彩飾。聞君碩鼠詩,吟之淚空滴。碩鼠
  • 和蕭刓察推賀族叔司理登科還鄉四首

    蘇轍宋代〕巷南諸子足才賢,邂逅相逢秀句傳。強作短章同寄與,異時見我一依然。
  • 欲雨雪而晴

    徐僑宋代〕雲凍雨無腳,寒凝霜有毛。卻能開霽色,愛日炫初晴。
    杖藜兩幅巾,人物俱驚俗 詩詞名句
  • 和樂天過秘閣書省舊廳

    元稹唐代〕聞君西省重徘徊,秘閣書房次第開。壁記欲題三漏合,吏人驚問十年來。經排蠹簡憐初校,芸長陳根識舊栽。司馬
杖藜兩幅巾,人物俱驚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