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入山即事》
全文:
江流風虢虢,雲薄雨絲絲。
上馬忙呼繖,巡檐靜看棋。
露天廚作濘,沙地水生池。
秉燭留前夕,茲游更絕奇。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流風
(1).前代流傳下來的風氣。多指好的風氣。《孟子·公孫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 宋 葉適 《祭石似之文》:“初美俗之願成,扶眾俊以濟艱;及流風之欲泯,忌獨潔之勝頑。” 鄭振鐸 《文學雜論·譴責小說》:“這個時候,小說真成了譴責的工具,小說家真成為人家隱事的偵探者與揭發者了。其流風至今而未衰。”
(2).隨風流行。《楚辭·九章·悲迴風》:“凌大*波而流風兮,託 彭鹹 之所居。” 洪興祖 補註:“言乘風波而流行也。” 漢 張衡 《南都賦》:“彈琴擫籥,流風徘徊。”
(3).疾風;長風。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流風慘冽,素雪飄零。”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流風入座飄歌扇,瀑水當階濺舞衣。” 郭沫若 《登閱江樓懷葉挺及獨立團諸同志》詩:“ 閲江樓 上流風遠,心繞 延河 烈士園。”
絲絲
(1).形容纖細之物。猶言一絲一絲。 唐 司空圖 《燈花》詩之一:“ 蜀 柳絲絲羃畫樓,窗塵滿鏡不梳頭。” 宋 蘇軾 《三月二十日開園》詩之三:“鬱鬱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蕚是鄉人。” 明 文徵明 《素髮》詩:“素髮絲絲不滿梳,衰容覽鏡已非吾。”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月兒初還在池下絲絲柳影后窺看,像沐罷的美人在玻璃視窗晾發一般。”
(2).形容細微的感覺。猶一些、一點。 宋 蘇軾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詩:“江空野闊落不見,入戶但覺輕絲絲。” 劉半農 《靜》詩:“他倆已經麻木,不再覺得兩邊肋脅下一絲絲的噏著痛了。”
(3).象聲詞。 茅盾 《子夜》七:“車子已經開進他家的大門,車輪在柏油路上絲絲地撒嬌。” 管樺 《二十八宿》:“油燈絲絲地燒著,燈光里飄動著抽菸的煙霧。”
文天祥名句,入山即事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江流風虢虢,雲薄雨絲絲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