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普的《詠史上郭林宗》
全文:
餞郭林宗數千兩,哭陳太丘三萬人。
河上紛紛皆折角,不如一一是黃巾。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河上
(1). 黃河 邊。《詩·鄭風·清人》:“二矛重英, 河 上乎翱翔。”《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 攻 韓 汾陘 ,拔之,因城 河 上 廣武 。” 司馬貞 索隱引 劉氏 云:“此 河 上蓋近 河 之地,本屬 韓 ,今 秦 得而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端》:“﹝ 陳鳳翔 ﹞後以妄放瀦水故,為 張制府 百齡 所劾,上命立枷 河 上,聞者快之。”
(2).即 河上公 。《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物色 關 下,委裘 河上 。” 李善 注引《神仙傳》“ 河上公 ,莫知其姓名也,嘗讀 老子 《道德經》, 漢 孝文帝 駕從而詣之。”參見“ 河上公 ”。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折角
(1). 漢元帝 時,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易》,以貴幸善辯,諸儒莫敢與抗論。人有薦 朱雲 者, 雲 入,昂首論難,駁得 充宗 無言以對。諸儒為之語曰:“ 五鹿 嶽嶽, 朱雲 折其角。”事見《漢書·朱雲傳》。後以“折角”喻指雄辯。 宋 周邦彥 《汴都賦》:“雖有注河之辯,折角之口,終日危坐,抵掌而譚,猶不能既其萬一。” 清 黃景仁 《送容甫歸里》詩:“此日眾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爭論中被人駁倒。《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傳》:“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進《賀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讓 琪 曰:‘昨來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頓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外交》:“看諸卿聞命即行,絶無繫戀,似此皇華之選,必無折角之虞。”
(3).謂折迭其邊角。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余嘗愛 趙子昂 《書跋》云:‘聚書藏書,良非易事。善觀書者……勿捲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頭巾之角。 清 沉育 《郭有道墓》詩:“士林爭折角,仙侶羨同舟。”參見“ 折角巾 ”。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一是
(1).一概。《宋史·選舉志六》:“ 度宗 鹹淳 六年,命參酌舊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為主。”
(2).謂一切。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昨得手札,屬治心學,敬悉一是。”
(3).猶言統一的標準。《宋史·食貨志上一》:“時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財,其數有限,國家用財,其端無窮,歸於一是,則‘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無他技也。”《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載者,則聽之於敕,故時輕時重,無一是之歸。”
(4).全憑。《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爺揀擇。”
黃巾
(1). 東漢 末年 張角 所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因頭包黃巾而得名。《後漢書·皇甫嵩傳》:“ 角 ( 張角 )等知事已露,晨夜馳勑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摽幟,時人謂之‘黃巾’。”《三國志平話》卷上:“黃巾併聚三十六萬。” 清 趙翼 《讀史》詩之七:“ 康成 居 北海 ,黃巾拜其門。” 毛澤*東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第一章第二節:“從 秦 朝的 陳勝 、 吳廣 、 項羽 、 劉邦 起,中經 漢 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銅馬和黃巾……都是農民的反抗運動,都是農民的革命戰爭。”
(2).借指作亂者,寇盜。 唐 杜甫 《遣憂》詩:“紛紛乘白馬,攘攘著黃巾。” 仇兆鰲 註:“白馬,指 侯景 。黃巾,指 張角 。是時 高暉 以城降 吐蕃 , 王獻忠 脅 豐王 珙 以迎 吐蕃 , 呂太一 乘機作亂,故云紛紛攘攘。”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為贈》詩之二:“買驢南歸只兩句,只愁馬上逢黃巾。 叔子 見我無所仗,解刀贈我行色壯。”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之四:“更聞舟子語,前途滿黃巾。”
陳普名句,詠史上郭林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