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浚歸江路,並驅尾閭造

乾隆江南總督尹繼善奏報下河有收詩以志慰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江南總督尹繼善奏報下河有收詩以志慰》

全文:
下河如釜底,十歲九遇澇。
眾壑之所歸,蒿目愧疏導。
昔亦堅閉壩,霖小頗收效。
異漲乃僨事,上下胥災告。
後人更鑒茲,開壩計稱妙。
昏墊數州縣,歲惟賴賑糶。
長此將焉窮,展轉為憂悼。
江鄉親歷覽,熟籌略知要。
與其臨事忙,毋寧先事料。
運河足浮送,其餘應預耗。
更浚歸江路,並驅尾閭造
今秋幸獲收,大吏佳音報。
南望為額慶,溝壑免顛倒。
慶矣繼生愁,徐沛仍泥淖。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江路

(1).江河航道或航程。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 江 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遽悲春望遠,江路積波潮。” 宋 蘇轍 《雨中陪子瞻同顏復長官送梁燾學士舟行歸汶上》詩:“不知江路長,但覺青山騖。” 清 朱彝尊 《送林佳璣還莆田》詩:“寒風江路兼山路,落日長亭更短亭。”

(2).江邊道路。 唐 杜甫 《西郊》詩:“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並驅

兩馬並進,比喻齊頭並進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尾閭

(1).古代傳說中泄海水之處。《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選·嵇康<養生論>》:“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 尾閭 ,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園 書,及此聞溪漏,方欣驗 尾閭 。” 清 趙翼 《逃荒》詩:“安得 尾閭 籌洩水,盡收歸海出平疇。”

(2).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泄之所。 清 魏源 《軍儲篇一》:“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啓超 《新民論》第二節:“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內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報》的標準太高,外來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讀者,應該要有一種日報來做尾閭,以銷納外來的投稿。”

乾隆名句,江南總督尹繼善奏報下河有收詩以志慰名句

詩詞推薦

更浚歸江路,並驅尾閭造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