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田舍雜興懷長兄四首》
全文:
不到田家又夏初,試從野老訪耕鋤。
稻畦高下水皆足,天意雨晴時自如。
學稼我猶慙孔子,問津君且向長沮。
宦遊何似團欒好,更念懷歸畏簡書。
參考注釋
學稼
學種莊稼;務農。《論語·子路》:“ 樊遲 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 唐 錢起 《東皋早春寄郎四校書》詩:“祿微賴學稼,歲晚歸衡茅。” 唐 盧綸 《酬李端長安寓居偶見寄》詩:“學稼功還棄,論邊事亦沉。” 宋 朱熹 《次秀野滄波館刈麥》之二:“我欲賣刀來學稼,不知還許受廛么。”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問津
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長沮
傳說中 春秋 時 楚國 的隱士。《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劉寶楠 正義引 金履祥 曰:“ 長沮 桀溺 ,名皆從水, 子路 問津,一時何自識其姓名?諒以其物色名之。”
廖行之名句,田舍雜興懷長兄四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