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澄海樓聯句》
全文:
康回昔憑怒,使地東南傾。
太始本無始,常盈是不盈。
雙丸出其里,元氣鼓為營。
島嶼藐拳石,軒樓敞繡甍。
巃□疑貝闕,彷佛見瑤京。
鞭石橋終斷,噓煙市乍更。
星槎何處轉,鰲柱若為擎。
邈矣端倪豁,雄哉氣象崢。
禹功思四載,秦業剩孤城。
萬壑朝宗此,纖珠茹納並。
由來無寸土,亘古只空明。
直上到天險,橫陳據地掁。
目迷光皛浩,耳駭聲砰轟。
精衛填難盡,長虹駕可成。
三壺遠縈帶,重岙銷飛鯨。
賦羨木華博,吟推玉局英。
平鋪歷劫雪,喜遇初冬晴。
望嘆曾聞若,來游誰逐蜻。
內光含煜煜,陰火涼熒熒。
絕域隨風達,方諸應月呈。
坎重不失信,天一乃居貞。
比樂韶觀止,如山聖景行。
空傳香象踏,謬執窄蠡評。
有以謙能受,虛將白自生。
苞乾恢度量,吐日煥晶瑩。
永奠寰區宴,仙鄉底問程。
參考注釋
絕域
極其遙遠的地方(多指國外)
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後漢書·班超傳》
隨風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穎達 疏:“隨風《巽》者,兩風相隨,故曰‘隨風’。風既相隨,物無不順。” 高亨 註:“本卦是兩《巽》相重,《巽》為風,然則本卦卦象是風與風相隨而吹也。按《象傳》又以風比君上之教命,隨風乃比教命重申。”
(2).任憑風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黃帝》:“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汎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搖盪,奄薄水渚。” 郭璞 註:“皆鳥任風波自縱漂貌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自志》:“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而隨風盪墮,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隨俗從眾。《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 惲 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 呂向 註:“言 會宗 猶復隨口如風之靡草,亦何求稱善之譽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傑,有不隨風草偃哉!風之既成,賢君相三紀挽之不足;風之將變,一狂士敗之有餘。”
方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覽冥訓》:“夫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淚,秪待方諸寄兩行。” 明 李東陽 《又和王世賞韻》:“天臨華蓋春星近,月照方諸夜水清。” 清 龔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諸取月中水洗眼,著純墨衣,則人反見蜮,可趨入蜮羣。”
(2).傳說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正四方,故謂之 方諸 ,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東西面又各有 小方諸 ,去 大方諸 三千里, 小方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別有青君宮室,又特多中仙人及靈鳥靈獸輩。” 南朝 梁武帝 《上雲樂·方諸曲》:“ 方諸 上,上雲人。業守仁,摐金集 瑤池 ,步光禮玉晨。霞蓋容長肅,清虛伍列真。”《雲笈七籤》卷七八:“縱賞三清,遨遊五嶽,往來 圓嶠 ,出入 方諸 。” 清 繆艮 《沉秀英傳》:“ 秀英 香消玉損,已返 方諸 。”
乾隆名句,澄海樓聯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