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我黼黻,屐鳥接武

佚名熙寧祀皇地祗十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佚名的《熙寧祀皇地祗十二首》

全文:
曳我黼黻,屐鳥接武
鏘我珩璜,降升圉圉。
其將肆兮,既日不侮。
其終徹兮,恭欽惟主。

佚名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黼黻

(1).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晏子春秋·諫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繡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葉適 《故寶謨閣趙公墓志銘》:“黼黻為章,宮徵成音,經綜緯錯,其行欽欽。” 清 黃鷟來 《雜詩》之二:“燦燦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2).繡有華美花紋的禮服。《淮南子·說林訓》:“黼黻之美,在於杼軸。” 高誘 註:“白與黑為黼,青與赤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天子負黼黻,襲翠被。”《後漢書·張衡傳》:“士或解短褐而襲黼黻,或委臿築而據文軒者,度德拜爵,量績受祿也。”

(3).借指爵祿。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沖漠,脫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錢起 《寄任山人》詩:“天階崇黼黻,世路有趨競。” 茗蓀 《地方自治博議》:“天子無獨斷之力,民間有參政之權,袞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華美。 唐 柳宗元 《<非國語>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語,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後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九月桃花記》:“桃李不借力於東風,而春色必叨榮於桃李,籍以增輝萬物,黼黻河山也。”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亦復黼黻河漢,藻飾川岳。”

(5).借指辭藻,華美的文辭。《北齊書·文苑傳序》:“其有帝資懸解,天縱多能,摛黼黻於生知,問珪璋於先覺。”

(6).指修飾文辭。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黼黻其辭,雲蒸而電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學侍從之臣,亦皆博習經藝,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獻替贊襄之益,致其黼黻藻會之盛。”

(7).謂輔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臨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米芾 ﹞困於資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潤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黃遵憲 《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詩:“黼黻承平時,無賢幸無奸。”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佚名名句,熙寧祀皇地祗十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曳我黼黻,屐鳥接武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