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潛的《小至三詩呈景回制乾並簡同官》
全文:
六十三餘七十翁,頗從靜里得些工。
陰陽理向塵塵見,天地心於物物同。
荔挺生來元不死,葭灰塞處自能通。
古今宇宙渾如眩,康節何煩企下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塵塵
(1).佛教語。猶言世界。 宋 蘇軾 《遷居》詩:“吾生本無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刼,塵塵各有際。” 趙次公 註:“佛以世界為塵,塵塵有際,言物各有世界也。” 宋 范成大 《十月二十六日偈》:“窗外塵塵事,窗中夢夢身。”
(2).佛教語。猶言世世;無量數。 唐 常達 《山居八詠》之五:“真性寂無機,塵塵祖佛師。” 宋 蘇軾 《夢齋銘》:“夢覺之間,塵塵相授,數傳之後,失其本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歷刼如何報佛恩?塵塵文字以為門。”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物物
各種東西,各種事物
物物各自異。——《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與物物爭。——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吳潛名句,小至三詩呈景回制乾並簡同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