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復古的《毗陵天慶觀畫龍自題姑蘇羽士李懷仁醉筆詩呈》
全文:
姑蘇道士天酒星,醉筆寫出雙龍形。
墨跡從橫奪造化,蜿蜒滿壁令人驚。
一龍翻身出雲表,口吞八極滄溟小。
手弄寶珠珠欲飛,握入掌中拳五爪。
一龍排山山為開,頭角與石爭崔嵬。
波濤怒起接雲氣,不向九霄行雨來。
萬物焦枯天作旱,兩雄壁隱寧非懶。
真龍不用只畫圖,猛拍欄乾寄三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真龍
(1).龍。真,謂非其他變種。 漢 王充 《論衡·亂龍》:“夫《易》言云從龍者,謂真龍也,豈謂土哉?” 唐 楊炯 《從弟楊去溢墓志銘》:“至如白雪迴光,清風度曲, 崔亭伯 真龍之氣, 揚子云 吐鳳之才,莫不玉振金聲,筆有餘力。”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詩:“偽鳳易悅 楚 ,真龍反驚 葉 。”
(2).稱駿馬。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明 陳子龍 《獻馬行》:“世上紛紛盡凡馬,一入天廐成真龍。”
(3).比喻皇帝。 明 高啟 《穆陵行》:“幸逢中國真龍飛,一函雨露 江 南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回:“大凡真龍降生,沒有一定之地,不信,你但看 朱洪武皇帝 。”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欄乾
見“ 欄桿 ”。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出讚嘆之聲,予以應和。《文選·陸機<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李善 註:“唱,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
戴復古名句,毗陵天慶觀畫龍自題姑蘇羽士李懷仁醉筆詩呈名句
名句推薦
彼行功已滿,此德政惟馨
淮南幕吏《上李珏相公詩(題擬)》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