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麟之的《上王吏部》
全文:
人物南州望,風流一代英。
夙傳天上譽,早夢月中名。
車載三千牘,鵬飛九萬程。
向來辭泮水,端合上仙瀛。
接武虞廷邃,含得漢殿清。
漸看丹極近,首冠列星明。
準擬陪三接,周旋位六卿。
鑒分金背重,橐並紫荷輕。
未見恩綸出,那知謗篋盈。
去朝雲路杳,歸侍彩衣榮。
地借徽之竹,樓吹子晉笙。
赤心何所負,白眼不須驚。
處顧銜恩厚,親逢較藝精。
妍媸歸藻鑒,高下見文衡。
夢絕懷蛟異,詞非吐鳳成。
賦能窺小小,經漫說鏗鏗。
誤玷春官籍,終慚月旦評。
搶榆幾類鷃,出谷僅同鶯。
志慕青錢士,名參玉筍生。
別深秋鶴怨,歸問海鷗盟。
未作河西尉,聊為江上行。
夜沈灘月釣,曉壓隴雲耕。
歲暮人初返,天寒雨未晴。
久稽從杖履,且復臥柴荊。
後見含深恧,微吟寫至情。
佇聽宣室召,鳳閣繼家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虞廷
亦作“ 虞庭 ”。指 虞舜 的朝廷。相傳 虞舜 為古代的聖明之主,故亦以“虞廷”為“聖朝”的代稱。 明 李東陽 《揭曉後次韻答何穆之等》:“極知君命如山重,親向 虞 廷拜往哉。” 明 唐順之 《跋李懷琳書<絕交書>後》:“大則 虞 庭、 禹 水、 稷 穡、 皋 刑以至 夔 石、 益 獸,各致其能而相資以成治。” 明 何景明 《寄贈張方伯》詩:“行見 虞 廷咨岳典,共看 商 室濟川材。” 清 陳確 《柬同志》:“今學者相聚言格致之學,窮極微妙,雖 虞 廷精一之旨,幾無以過之。” 朱彭壽 《安樂康平室隨筆》卷三:“禮部之設,肇端於 虞 廷之秩宗,至 成周 設為春官,職掌始備,厥後時有因革。”
周麟之名句,上王吏部名句
名句推薦
蓬萊夜失第三山,飛落城東錦水灣
劉中孚《游三洲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