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岳的《采菌》
全文:
溪行近里所,雪菌朵寒籜。
久晴危欲枯,抱瓮日商略。
可憐書生愚,為口不計腳。
龜腸慣飢虛,雞肋忍饞嚼。
獨奇白雪芝,風露專一壑。
自尋墮樵歸,遠掬飛泉瀹。
此豈不足歟,更嫌村釀薄。
世塗語百車,官倉陳一龠。
胡為犯識彈,而負兩芒屩。
甘餐自當肉,石鼎香漠漠。
寧憶武昌魚,況復揚州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龜腸
古人以為龜吸氣而生,不食一物,因以比喻飢腸。《南齊書·王僧虔傳》:「九流繩平,自不宜獨苦一物,蟬腹龜腸,為日已久。」 唐 陸龜蒙 《幽居賦》序:「師道氣於龜腸,扣兵鈐於魚腹。」 宋 范成大 《曉出古岩呈宗偉子文》詩:「持此慰龜腸,搜枯尚能句。」
飢虛
(1).猶饑荒。飢,通「 飢 」。《後漢書·左雄傳》:「今 青州 飢虛,盜賊未息,民有乏絶,上求稟貸。」
(2).謂腹中空虛而飢餓。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飢虛,起行盜食。」
腹中空虛而飢餓。飢,通「 飢 」。喻指殷切期待,如飢似渴。《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太祖 征 吳 , 原 從行,卒」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邴原別傳》:「賢者誠難測度!孤謂君將不能來,而遠自屈,誠副飢虛之心。」
雞肋
亦作「鷄肋」。1.雞的肋骨。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不忍捨棄之事物。《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備 因險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 楊脩 便自嚴裝,人驚問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 漢中 ,知王欲還也。』」 宋 楊萬里 《曉過皂口嶺》詩:「半世功名一雞肋,生平道路九羊腸。」 明 吾丘瑞 《運甓記·辭親赴任》:「征舠已集,拜辭偷淚滴,只為雞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何華珍》:「宦海中風波豈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戀雞肋何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環》三:「某些領導對咱看不慣,把咱當成『雞肋』!」
(2).雞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體。《晉書·劉伶傳》:「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伶 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螳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難》:「嘆十分狼狽,村拳共捱,鷄肋同壞。」
饞嚼
(1).謂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仙》:「﹝丐﹞謝曰:『蒙君高義,生死人而肉白骨,惠深覆載,但新瘥未健,妄思饞嚼耳。』」
(2).比喻嘗試。 宋 黃庭堅 《次韻答宗汝為初夏見寄》:「看人取卿相,妄意亦饞嚼。」
方岳名句,采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