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楊維楨的《冶春口號七首》
全文:
今年臘底無殘雪,卻是年前十日春。
騎馬行春橋上路,密梅花發便撩人。
吳下逢春春思濃,不堪花發館娃宮。
吳山青青吳水白,愁殺江南盛小叢。
見說昆田生玉子,海西還有小崑崙。
明朝去拔珊瑚樹,龍氣隨飛過海門。
鮫卵兼斤傳海上,海人一尺立階前。
婁江馬頭天下少,春水如天即放船。
南朝宮體袁才子,更說西崑郭孝廉。
自是玉台新句好,風流無複數香奩。
湖上女兒柳葉眉,春來能唱黃鶯兒。
不知卻是青娘子,飛傍枇杷索荔枝。
西樓美人不受呼,清箏一曲似羅敷。
可無東廄五花馬,去博西樓一斛珠。
參考注釋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海人
(1).指海上漁民。 三國 魏 嵇康 《答張遼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若守藥則棄宅,見交則非賒,是海人所以終身無山,山客白首無大魚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連珠》之二:“是以高羅舉而雲鳥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鮑溶 《採珠行》:“海人驚窺水底火,百寶錯落隨龍行。” 宋 蘇洵 《答二任》詩:“習見反不怪,海人等龍蝦。”
(2).指海外異族。《南史·夷貊傳下·倭國》:“國西南萬里,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而醜。”
(3).謂水神。《全唐詩》卷八六*四載《霅溪夜宴詩》:“海人瑞錦前,豈敢言文章。”
(4).海中怪物。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觀物》:“ 南海 時有海人出,形如僧,人頗小。登舟而坐,至則戒舟人寂然不動,少頃復沉水,否則大風翻舟。”
一尺
(1).表度量。十寸為一尺。《莊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水滸傳》第八四回:“原來那 天山勇 ,馬上慣使漆抹弩,一尺來長鐵翎箭,有名喚做一點油。”
(2).形容極短或極寬,多含誇張之意,非實指。《韓詩外傳》卷七:“ 子貢 曰:‘兩國搆難,壯士列陣,塵埃漲天。 賜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解兩國之難。’”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市吏於是與 子胥 俱入見王, 王僚 恠其狀偉,身長一丈,腰十圍,眉間一尺。” 唐 孟郊 《秋懷》詩之三:“一尺月透戶,仡栗如劍飛。”
楊維楨名句,冶春口號七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