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長孫正隱的《晦日宴高氏林亭》
全文:
晦晚屬煙霞,遨遊重歲華。
歌鐘雖戚里,林藪是山家。
細雨猶開日,深池不漲沙。
淹留迷處所,岩岫幾重花。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歌鐘
即“編鐘”,古代銅製打擊樂器
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 歌鐘也。—— 宋· 蘇軾《石鐘山記》
戚里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於是 高祖 召其姊為美人,以 奮 為中涓,受書謁,徙其家 長安 中 戚里 。” 司馬貞 索隱引 顏師古 曰:“於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 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 戚里 ,寘宮之東。” 呂延濟 註:“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 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 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 戚里 ,曉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後漢書·張霸傳贊》:“ 霸 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 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夤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於戚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
林藪
(1).山林與澤藪。《管子·立政》:“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天財之所出,以時禁發焉。” 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 唐 李白 《大獵賦》:“窮遐荒,盪林藪,扼士狛,殪天狗。”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花》:“或密或疎的林藪,葳葳蕤蕤。” 清 方文 《送薪行·答胡公嶠》:“侵晨持斧出,刈薪向林藪。”
(2).指山野隱居的地方。 漢 蔡邕 《薦皇甫規表》:“藏器林藪之中,以辭徵召之寵。”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 周黨麟 跱於林藪,而無損 孝文 之刑厝也。” 唐 錢起 《送褚人落第東歸》詩:“ 漢 家側席明揚久,豈意遺賢在林藪。” 清 金農 《蒲州劉高士隱居不仕時時斷炊作詩慰之》之一:“林藪惟知味道腴,長貧何用計華枯。”
(3).比喻事物聚集的處所。 漢 班固 《典引》:“是時聖上……屢訪群儒,諭咨故老,與之斟酌道德之淵源,餚覈仁誼之林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裴僕射 ,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歷代名畫記·論鑑識收藏購求閱玩》“購求至寶,歸之如雲,故內府圖書謂之大備”註:“國初左僕射 蕭瑀 及 許善心 、 楊素 、 褚安福 家並進圖畫,兼 隋 代所有,乃成林藪。”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賊臣傳·侯景》:“山家小兒果攘背, 太極殿 前作虎視。”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 明 高啟 《一剪梅·閒居》詞:“竹門茅屋槿籬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風物似山家。”
(2).隱士。 宋 梅堯臣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詩:“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見後亦還之。 魏野 留 富鄭公 名刺,作山家之寶,亦以 鄭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見《宋史·隱逸傳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吳東昇》:“年八十,臨終作詩曰:‘……念我行藏無大過,請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願,休信山家吉與凶。’”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鄢趙爭寵》:“同去山家走一遭……實不相瞞,學生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稱。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宋代佛教》:“意見終於不能一致,而分裂為兩派, 知禮 等稱為山家,即稱 晤恩 等為山外。”參見“ 山家宗 ”。
長孫正隱名句,晦日宴高氏林亭名句
名句推薦
波江齧山根,鐘響漏蒼翠
陳三立《贈汪社耆》一片斷碑荒草合,數間古殿舊城東
李循道《漂母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