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乾隆甲寅冬至上躬祀南郊恭紀四律·其二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甲寅冬至上躬祀南郊恭紀四律·其二》

全文:
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曉光彩映霜花動,韶律春回朔氣清。
百福均隨長日至,九瀛並奉泰階平。
上林已先東皇令,殿柳宮梅欲向榮。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澤*東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重重

(1) 很多層

重重圍住

(2) 許多

矛盾重重

(3) 充滿

煩惱重重

瑞靄

吉祥的雲氣

層城

(1).古代神話中 崑崙山 上的高城。《文選·張衡〈思玄賦〉》:“登 閬風 之層城兮,搆不死而為牀。” 李善 註:“《淮南子》曰:‘ 崑崙 虛有三山, 閬風 、 桐版 、 玄圃 ,層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萬一千里。’”一說, 崑崙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三*級: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風 ;上曰 層城 ,一名 天庭 ,是為太帝之居。”

(2).泛指仙鄉。 宋 蘇軾 《仙都山鹿》詩:“仙人已去鹿無家,孤棲悵望層城霞。”

(3).指京師;王宮。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朝游游層城,夕息旋直廬。”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六:“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清 黃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莊》詩:“層城匪迢越,廣陌交馳騁。”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遙望層城,丹樓如霞。”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層城臨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楊雲鵬 《登濮州北城》詩:“層城高絶一攀躋,歲杪臨風客思淒。” 清 張文光 《登汴城角樓》詩:“落日下層城,蒼然遠樹平。” 龔騫 《九秋詩·秋水》:“綺閣層城秋夜長,明朝問訊湖邊路。”

(5).指高山之巔。 宋 文同 《盤雲塢》詩:“幾曲上層城,盤盤次文石。”

乾隆名句,甲寅冬至上躬祀南郊恭紀四律·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 望夫台

    蘇轍宋代〕江上孤峰石為骨,望夫不來空獨立。去時江水拍山流,去後江移水成磧。江移岸改安可知,獨與高山化為石。山高
  • 送萬巨

    韓翃唐代〕漢相見王陵,揚州事張禹。風帆木蘭楫,水國蓮花府。百丈清江十月天,寒城鼓角曉鍾前。金爐促膝諸曹吏,玉管
  • 顧別駕以謗解官與諸子餞之歸吳(時有歇歌子)

    李孫宸明代〕楊柳絲絲江水清,一尊送客愴離情。粵吟聽似陽關調,吳曲翻餘子夜聲。龍性久憐違浪跡,蛾眉一任妒時名。薜蘿
  • 重到城七絕句。恆寂師

    白居易唐代〕舊遊分散人零落,如此傷心事幾條。會逐禪師坐禪去,一時滅盡定中消。
    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詩詞名句
  • 和秉彝李君五偈

    釋智愚宋代〕呈瑞喧傳是有年,眼前分曉被人謾。自家冷暖知來處,老骨從前不怕寒。
    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詩詞名句
  • 視通濟堰二首

    晁公溯宋代〕往年初堰壞,樂歲亦民飢。再見龍尾水,如興鴻卻陂。名同召伯埭,人立許楊祠。祝史有祀事,歌予迎送詩。
  • 言行吟

    邵雍宋代〕言不失仁,行不失義。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言與仁背,行與義乖。天且不佑,人能行哉。有商君者,賊義殘仁。
    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詩詞名句
  • 隨安室(舊書室名今每用之)

    乾隆清代〕隨所遇皆安,廓如志欲寬。當年原覺易,今日始知難。一已勵宵旰,萬民籌饉寒。泰然實艱致,敢惜寸心殫。
  • 征人

    羅鄴唐代〕青樓一別戍金微,力盡秋來破虜圍。錦字莫辭連夜織,塞鴻長是到春歸。正憐漢月當空照,不奈胡沙滿眼飛。唯有
    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詩詞名句
  • 偈頌八十五首

    釋妙倫宋代〕秋山色老,秋樹葉零。秋雲影亂,秋水波澄。伸手縮手,取之不得,開眼合眼,視之無形。五湖衲子,披披搭搭,
    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詩詞名句
一線陽和何處生,重重瑞靄映層城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