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贈牟仲啟存齋尚書之曾孫,獻之提刑孫》
全文:
存齋尚書曾大父,勇退不肯登二府。
脫靴亭記斥巨閹,風節文章照千古。
雌甲偶同君乃祖,早衣繡衣持漢斧。
飲苕溪水二十年,杜門不出守環堵。
老眼青此名家孫,妙齡謹屬寡語言。
試文合應進士格,貤澤宜沾任子恩。
時異數奇以藝隱,粉墨丹青窮討論。
建章宮可一尺紙,刻畫萬戶雕千門。
東坡先生萬卷腹,顏筋柳骨寓枯木。
我嘗竊評文與可,所寫是詩不是竹。
後生可畏但勉旃,矧爾文獻亦西蜀。
讀書少著十年工,落筆定無一點俗。
紫陽山下虛谷翁,懸知萬古皆虛空。
虛翁之心臥我谷,夜嘯山月朝吟風。
請君為我畫此意,三間茅屋深雲中。
我詩或足傳不朽,與君姓字俱無窮。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尚書
(1) 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後各朝均有設定,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傳》
(2)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兵部尚書
曾大父
即曾祖父。《史記·夏本紀》:“ 禹 之曾大父 昌意 及父 鯀 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 唐 韓愈 《崔評事墓銘》:“曾大父 知道 ,仕至大理司直。大父 玄同 ,為刑部侍郎。” 宋 陸游 《東陽陳君義莊記》:“曾大父之曾孫為從祖兄弟。” 清 戴名世 《響雪亭記》:“余曾大父隱於 龍眠山 中。”參見“ 曾祖父 ”。
勇退
勇於隱退;見機急退。 晉 謝瞻 《於安城答靈運》詩:“歲寒霜雪嚴,過半路愈峻。量己畏友朋,勇退不敢進。” 唐 權德輿 《寄臨海郡崔穉璋》詩:“志士誠勇退,鄙夫自包羞。”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賣餅翁》:“君於名場中,官可二品。唯躁進二字不可犯,勇退二字不可忘。”
不肯
——用於否定式助動詞表示拒絕
他不聽勸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裝一台輔助引擎
二府
(1). 漢 代稱丞相與御史。《漢書·劉向傳》:“今二府奏佞讇不當在位。”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後漢書·何敞傳》:“二府聞 敞 行,皆遣主者隨之。” 章炳麟 《秦政記》:“ 武帝 以降,國之輔拂,不任二府。”
(2). 宋 代稱中書省和樞密院。《宋史·職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 宋 王安石 《父制誥》:“踐更二府,執國機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 建炎 維揚 南渡時,雖甚蒼猝,二府猶張蓋搭狨坐而出,軍民有懷甎狙擊 黃 相者。”
(3). 明 、 清 兩代同知(知府的副職)的俗稱。《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東 做了兩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轉了個二府,今年纔陞到這裡。”《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這裡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這位 胡太爺 是兒女親家。”
(4).指大腸小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濁,近又大府滑,百藥不瘥。取倒黏子嫩葉蒸之,焙燥為末,以酒糊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方回名句,贈牟仲啟存齋尚書之曾孫,獻之提刑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