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正覺的《送願上人歸鄉》
全文:
溪頭買船歸鄂渚,一櫂清風夜蟾午。
行盡韶山半月程,白雲兒就青山父。
岩頭老子末後句,此到將知問不語。
無縫塔前風色高,洞然不隔絲毫許。
丁寧此去快須回,吾家之子要全才。
不坐兩頭明暗路,偏中歸去正中來。
阿呵呵,胸次風流知幾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無縫塔
僧死入葬,地上立一圓石作塔,沒有棱、縫、層級,故稱無縫塔。以形如卵,又稱卵塔。《五燈會元·六祖大鑒禪師旁出法嗣·南陽慧忠國師》:“師以化緣將畢,湼槃時至,乃辭 代宗 。 代宗 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五燈會元·南泉願禪師法嗣·靈鷲閒禪師》:“ 仰山 問:‘寂寞無言,如何視聽?’師曰:‘無縫塔前多雨水。’”
風色
(1).風。 唐 元稹 《酬復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詩:“苦思正旦酬白雪,閒觀風色動青旂。” 明 高啟 《憶遠曲》:“ 揚子津 頭風色起,郎帆一開三百里。” 明 楊慎 《藝林伐山》卷二:“今按:風亦可言色。《楚辭》云:‘光風轉蕙汎崇蘭。’ 王逸 註云:‘雨止日出而風,草木亦有光也。’《樂府》:‘今朝風色好。’是風亦可言色。”《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日將到 大姑塘 ,風色大作……只見兩隻大鹽船被風橫掃了,抵在岸邊。”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六:“只有淒微的風色,匿黯的日影,重雲摩頂,孤鵠啼枝,添繪了幾許悲愁的景象。”
(2).風勢,風向。 唐 韓偓 《江行》詩:“舟人偶語憂風色,行客無聊罷晝眠。” 宋 蘇軾 《與秦少游書》:“約此二十五六間可登舟,並海岸行一日至 石排 ,相風色過渡,一日至 遞角場 。”《水滸後傳》第十一回:“看見風色順了, 許義 引路,帶了十隻船,一同進發。”
(3).泛指天氣。 唐 盧照鄰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詩:“今朝風色好,延瞰極天莊。”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開船那天,風色十分陰沉。”
(4).風光,景色。 唐 溫庭筠 《西洲曲》:“ 西洲 風色好,遙見 武昌 樓。” 宋 范成大 《長文再作複次韻》:“喜鵲門前人一笑,絶勝風色候 長乾 。” 魏巍 《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這就是 漢江 前線的自然風色。”
(5).形勢,動靜。《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權 見風色不利,收軍還 東吳 。”《說唐》第二四回:“這班人來得古怪,更兼相貌兇奇,莫非有劫王槓的 陳達 、 尤金 在內,你可在此看店,待我入城叫 叔寶兄 來,看看風色,卻不可泄漏。” 洪深 《五奎橋》:“ 周鄉紳 (看見風色不大好,立起身對 王老爺 ):這裡太陽曬,熱不過,我們祠堂里去坐罷。”
(6).猶風聲,訊息。《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楊知縣 聽得這風色慌了,躲在艙里説道:‘奶奶,如何是好?’”
(7).神色,臉色。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忠存軌跡,義形風色。”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二回:“ 康順風 便感到村里人這幾天的風色不對。”
洞然
明亮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絲毫
比喻數量極小或很小;一點點
愈為相公官屬五年,辱知辱愛,伏念曾無絲毫事為報答效。—— 唐· 韓愈《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知啟》
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絲毫也不妥協,他具備堅決的心。——《論魯迅》
釋正覺名句,送願上人歸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