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峪原文
往年至山莊,山草每未綠。
今茲入西峪,綠毯鋪迎目。
一碧萬頃連,高下疊油縠。
清香襲襟袖,知因時雨足。
詎惟利壟禾,且以悅林鹿。
露苹潤而甘,飽食恣攸伏。
絕勝四年前,齧荷充餒腹。
膏澍恩溥博,何物不受福。
兼之逢快晴,時暘利百穀。
詩詞問答
問:西峪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西峪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
2. 甲辰春此間缺雨革長略遲鹿飢弗得食因齧荷葉充腹曾有詩紀其事
參考注釋
往年
以往的年頭;從前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山草
(1).山中的草。 唐 李益 《和丘員外題湛長史舊居》:“運轉春華至,歲來山草緑。”
(2).猶言山野草莽。借指在野未仕。《後漢書·李固傳》:“方今之事,復同於前。臣伏從山草,痛心傷臆。”《晉書·隱逸傳·郭文》:“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今茲
(1).今此;現在。《詩·小雅·正月》:“今茲之正,胡然厲矣。”《左傳·昭公三年》:“今茲吾又將來賀。” 唐 蕭至忠 《陪幸五王宅》詩:“疇昔王門下,今茲制幸晨。” 明 劉基 《郁離子·天地之盜》:“今茲備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2).今年。《左傳·僖公十六年》:“今茲 魯 多大喪,明年 齊 有亂。” 杜預 註:“今茲,此歲。”《後漢書·明帝紀》:“昔歲五穀登衍,今茲蠶麥善收。” 唐 韓愈 《潮州祭神文》之五:“今茲無有水旱雷雨風火疾疫為災。”
一碧萬頃
形容青綠無際。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元史·黃溍傳》:“譬之澄湖不波,一碧萬頃。” 成仿吾 《牧夫》:“時候已經將近中秋,晴空是一碧萬頃。”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清香
清淡的香味
則有荷葉之清香。——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襟袖
(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懷。 南朝 宋 謝惠連 《白羽扇贊》:“揮之襟袖,以御炎熱。” 唐 杜牧 《秋思》詩:“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宋 辛棄疾 《感皇恩·滁州壽范倅》詞:“三山歸路,明日天香襟袖。”
(2).猶領袖,比喻地位重要者。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夫《尚書》者,七經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學者必先精此書,次覽羣籍。”
時雨
應時的雨水。《書·洪範》:“曰肅,時雨若。”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 王統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裡徘徊著,看竹籬里萱花的綠長葉子,紅黃花蕊,著了昨夜一場時雨,非常嬌美。”
飽食
吃得飽,充分滿足了需要量
餒腹
餓著肚子。 清 大汕 《海外紀事》卷四:“棹軍赤體,暴烈日中,惟貯淡水一缸,渴則勺飲,餒腹而用力不衰。”
溥博
周遍廣遠。《禮記·中庸》:“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孔穎達 疏:“溥,謂無不周徧;博,謂所及廣遠。” 宋 司馬光 《應詔言朝政闕失狀》:“不若罷此六者,立有溥博之德,及於四海也。” 明 劉基 《感懷》詩:“上天降膏澤,溥博無偏私。”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其所崇愛之溥博,世未見有其匹也。”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 夏侯湛 作《羊秉敘》,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誌》:“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
(2).什麼,哪一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雲等道” 唐 李賢 註:“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檜 大怒曰:‘我殺 趙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受福
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易·困》:“利用祭祀,受福也。”《漢書·禮樂志》:“下民安樂,受福無疆。”《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所以世人惟這等人為得天獨厚,也惟這等人為受福無窮。”
兼之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加以
他刻苦用功,兼之有人指導,所以進步很快
快晴
爽朗的晴天。 宋 陳與義 《夏夜》詩:“兩鵲翻明月,孤松立快晴。” 宋 朱熹 《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和此兩篇》之一:“ 滕王閣 下水初生,聞道登臨復快晴。”
百穀
穀類的總稱。百,舉成數而言,謂眾多。《書·舜典》:“帝曰: 棄 ,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詩·豳風·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唐 褚亮 《雩祀樂章·雍和》:“百穀斯登,萬箱攸薦。”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凡民以有易無,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麥、百穀、竹、木……筆楮使相當。”
指眾谷之水。《文選·宋玉<高唐賦>》:“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 李善 註:“百穀者,眾谷雜水至山之下。” 唐 劉禹錫 《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詩:“城下清波含百穀,窗中遠岫列三 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