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九成的《論語絕句一百首》
全文:
孔子於仁論不違,回心三月亦如之。
不違乃是回心事,心事如何子得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不違
(1).依從。《論語·為政》:“子曰:‘吾與 回 言終日,不違,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不違者,無所怪問,於 孔子 之言,默而識之,如愚。” 元 馬致遠 《耍孩兒·借馬》曲:“恰才説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2).不遠。《國語·齊語》:“天威不違顏咫尺。” 韋昭 註:“違,遠也。”
(3).不休止。《左傳·昭公二十年》:“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 杜預 註:“違,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絶。”
回心
(1).改變心意。《漢書·禮樂志》:“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宋 司馬光 《回心》:“何謂回心?曰:去惡而從善,捨非而從是。”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酒席中間,慢慢的勸他回心。”
(2).轉念。《紅樓夢》第九十回:“卻自己回心一想,他到底是嫂子的名分,那裡就有別的講究了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回心一想,我幾十年的老江湖,難道不及他一個小孩子。” 魯迅 《花邊文學·大雪紛飛》:“那么,回心一想,一定可以記得他們有許多賽過文言文或白話文的好話。”
回頭;改變心意。 晉 潘岳 《悼亡》詩之一:“僶仰恭朝命,迴心反初役。”《全唐詩》卷八六二載《示胡二郎歌》:“感君恩義言方苦,火急迴心求出路。”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張九成名句,論語絕句一百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