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當的《贈日本詩僧》
全文:
偶來金闕信相從,笑指扶桑浴日紅。
處處寫詩揚海嶼,時時飛錫振天風。
歸雲每共經函在,行橐常因酒盞空。
吾道獲麟惟掩涕,乘桴相問有誰同。
參考注釋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獲麟
(1).指 春秋 魯哀公 十四年獵獲麒麟事。相傳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輟筆。《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 杜預 註:“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 仲尼 傷 周 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絶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希聖如有立,絶筆於獲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記·太史公自序》:“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年,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絶。”《舊唐書·文苑傳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體例,自獲麟後,歷 秦 漢 至於 後魏 ,著紀年之書,謂之《元經》。”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獨至獲麟以後,迄於 秦始 ,實為 中國 社會變動最劇之時代。”
(3).指 漢武帝 太始 二年捕獲白麟事。《漢書·武帝紀》:“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宗廟。”《後漢書·班彪傳》:“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馬遷 ……據 楚 漢 列國時事,上自 黃帝 ,下訖獲麟,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絕筆。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智,余將養性養神,獲麟於《金樓》之制。” 唐 唐彥謙 《吊方乾處士》詩之一:“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
掩涕
掩面流淚。《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唐 韓愈 《別知賦》:“倚郭郛而掩涕,空盡日以遲留。”
乘桴
乘坐竹木小筏。《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遂避時難,乘桴越海,羈旅 遼東 三十餘年。”後用以指避世。 唐 王維 《濟上四賢詠》:“已聞能狎鳥,余欲共乘桴。” 宋 王安石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 扶桑 恨未能。” 梁啓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乘桴豈是先生志,銜石應憐後死心。”
相問
(1).互相贈送。《禮記·雜記下》:“相問也,既封而退。” 鄭玄 註:“相問,嘗相惠遺也。”《國語·吳語》:“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 韋昭 註:“問,遺也。通,行賂以亂軍。”
(2).詢問,質問。《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廝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吳當名句,贈日本詩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