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日本詩僧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贈日本詩僧原文

偶來金闕信相從,笑指扶桑浴日紅。

處處寫詩揚海嶼,時時飛錫振天風。

歸雲每共經函在,行橐常因酒盞空。

吾道獲麟惟掩涕,乘桴相問有誰同。

詩詞問答

問:贈日本詩僧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贈日本詩僧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贈日本詩僧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金闕

(1).道家謂天上有黃金闕,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荒中有兩金闕,高百丈。” 唐 楊炯 《盂蘭盆賦》:“晃兮瑤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金闕遠,紫宸高,蒼天夢夢。”

(2).指天子所居的宮闕。 北齊 顏之推 《觀我生賦》:“指金闕以長鎩,向王路而蹶張。”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青雲隨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趙翼 《己卯元日早朝》詩:“糺縵五雲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扶桑

(1) 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浴日

(1).語本《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 暘谷 ,浴於 鹹池 。”後以“浴日”指太陽初從水面升起。 唐 張說 《奉和聖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香池春溜水初平,預懽浴日照京城。” 唐 楊巨源 《寄昭應王丞》詩:“光動泉心初浴日,氣蒸山腹總成春。”

(2).古有 羲和 浴日的傳說。見《山海經·大荒南經》。後以喻功勳巨大。參見“ 補 * 日 ”。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寫詩

有詩意地寫或寫作詩歌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飛錫

(1).佛教語。謂僧人等執錫杖飛空。據《釋氏要覽》卷下:“今僧遊行,嘉稱飛錫。此因高僧 隱峰 游 五臺 ,出 淮西 ,擲錫飛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來多是飛錫。”《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王喬 控鶴以沖天, 應真 飛錫以躡虛。” 李周翰 註:“ 應真 ,得真道之人,執錫杖而行於虛空,故云飛也。”

(2).佛教語。指僧人遊方。 唐 冷朝陽 《同張深秀才游華嚴寺》詩:“有僧飛錫到,留客話松間。” 宋 王安石 《寄國清處謙》詩:“近有高僧飛錫去,更無餘事出山來。” 清 錢謙益 《與素華禪師書》:“彌天飛錫,仍歸舊隱。”

(3).佛教語。指遊方僧。 唐 張說 《襄州景空寺題融上人蘭若》詩:“何由侶飛錫,從此脫朝簪。”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歸雲

猶行雲。《漢書·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晉 潘岳 《西征賦》:“吐清風之飂戾,納歸雲之鬱蓊。” 宋 柳永 《少年游》詞:“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行橐

亦作“ 行槖 ”。即行囊。《新五代史·雜傳·張籛》:“ 魏王 繼岌 死 渭南 , 籛 悉取其行橐。” 宋 梅堯臣 《次韻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袖攜一卷詩,行槖更無長。” 金 元好問 《不寐》詩:“日月虛行槖,風霜入敝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女俠》:“晚將宿逆旅,主人辭焉,且言鎮西北不里許,有尼菴,凡有行槖者,皆往投宿,因導之往。”

常因

一定的因緣。 晉 支遁 《詠利城山居》:“苟不宴出處,託好有常因。”

酒盞

亦作“ 酒琖 ”。亦作“ 酒醆 ”。小酒杯。 唐 杜甫 《酬孟雲卿》詩:“但恐銀河落,寧辭酒盞空。” 宋 柳永 《看花回》詞:“畫堂歌管深深處,難忘酒琖花枝。” 宋 蘇軾 《題子明詩後》:“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 宋 蘇軾 《次韻送徐大正》:“別時酒醆照燈花,知我歸期漸有涯。” 金 元好問 《又解嘲》詩之二:“詩卷親來酒醆疎,朝吟竹隱暮 南湖 。” 清 陳沂震 《雲安》詩:“ 雲安 麴米今何有,寂寞誰憐酒盞空。”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獲麟

(1).指 春秋 魯哀公 十四年獵獲麒麟事。相傳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輟筆。《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 杜預 註:“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 仲尼 傷 周 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絶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希聖如有立,絶筆於獲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記·太史公自序》:“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年,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絶。”《舊唐書·文苑傳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體例,自獲麟後,歷 秦 漢 至於 後魏 ,著紀年之書,謂之《元經》。”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獨至獲麟以後,迄於 秦始 ,實為 中國 社會變動最劇之時代。”

(3).指 漢武帝 太始 二年捕獲白麟事。《漢書·武帝紀》:“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宗廟。”《後漢書·班彪傳》:“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馬遷 ……據 楚 漢 列國時事,上自 黃帝 ,下訖獲麟,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絕筆。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智,余將養性養神,獲麟於《金樓》之制。” 唐 唐彥謙 《吊方乾處士》詩之一:“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

掩涕

掩面流淚。《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唐 韓愈 《別知賦》:“倚郭郛而掩涕,空盡日以遲留。”

乘桴

乘坐竹木小筏。《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遂避時難,乘桴越海,羈旅 遼東 三十餘年。”後用以指避世。 唐 王維 《濟上四賢詠》:“已聞能狎鳥,余欲共乘桴。” 宋 王安石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 扶桑 恨未能。” 梁啓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乘桴豈是先生志,銜石應憐後死心。”

相問

(1).互相贈送。《禮記·雜記下》:“相問也,既封而退。” 鄭玄 註:“相問,嘗相惠遺也。”《國語·吳語》:“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 韋昭 註:“問,遺也。通,行賂以亂軍。”

(2).詢問,質問。《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廝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標籤:日本

詩詞推薦

贈日本詩僧原文_贈日本詩僧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