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畢仲游的《蓋公堂歌》
全文:
膠西丈人頭皓白,避世不作諸侯客。
黃帝老子是其師,短褐補肩人不識。
嗚呼相國起文吏,能解干戈謀社稷。
諸田喋血腥未已,封裹瘡痍與休息。
三齊儒生多說士,強讀詩書談治國。
席間眾口亂如發,鄉飲明堂盡陳跡。
丈人西來貌甚野,杖藜柴車面黧黑。
坐言治道本無事,要爾蒼生自安適。
爾能高臥知大體,男子耕耘女蠶織。
用之天下如掌上,況爾區區城七十。
相君再拜受其教,舍以高堂奉顏色。
相君已死君不來,千五百年人嘆息。
眈眈新堂作者誰,密州太守文章伯。
太守高吟醉太白,年穀常豐無盜賊。
三牛倒曳九仙木,大斤截落琅琊石。
脩梁巨柱屹如涌,磊落巍峨稱公德。
太守思公公不見,辟戶張筵望南北。
詩成鬼神相對泣,文就龍蛇驚辟易。
公今存亡詎可問,況今自有神仙骨。
五嶷山高近城郭,太守有堂奚不宅。
我欲寫公之意於鳴琴,又欲畫公之容於四壁,太守胡不置我於其側。
我欲奮飛無羽翼,注目高歌淚沾臆。
參考注釋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相國
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文吏
(1).文職官吏。《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仗御武於文吏,委軍政於儒生。”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謂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辭而已。”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 藝祖 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 宋 之尚文,端本乎此。”
(2).文法之吏。指執法吏。《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漢書·宣帝紀》:“獄者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育羣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則可謂文吏矣。”
能解
猶能耐,才能。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 宗元 近欲務此,然力薄才劣,無異能解。” 唐 趙璘 《因話錄·徵》:“ 韓晉公 節制 三吳 ,多歷年所,取賓佐僚屬,隨其所長,無不得人。嘗有故舊子弟投之,與語,更無能解。”《朱子語類》卷九七:“ 呂舍人 記 伊川 説,人有三不幸,以為有高才能文章亦謂之不幸。便是這事乖,少閒盡被這些子能解擔閣了一生,便無暇子細理會義理。”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社稷
土神和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 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畢仲游名句,蓋公堂歌名句
名句推薦
把袂奮談舌,燈搖涕欲落
陳三立《送劉幼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