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大圭的《送瑄蘊中住持處州南明禪剎》
全文:
南風吹沙江雨晴,道人挾錫辭神京。
金陵故舊走相送,柳枝折盡勞勞亭。
輕舟掛席二千里,山落南明如畫屏。
三平老禪獨跨虎,溪頭撫掌來相迎。
老禪高行世所重,叢林草木皆知名。
高陽洞口洗缽處,石門日暮聞鐘聲。
仙都勝境在咫尺,鼎湖龍去仙山青。
龍髯隨地化碧草,服食壽與天齊傾。
道人此地重經營,兵餘樓閣猶崢嶸。
蘭燈粲月夜皎皎,天花吹雨朝冥冥。
龍河倦客雙鬢星,作詩贈別難為情。
明朝悵望隔山嶽,少微一點雲邊明。
參考注釋
龍髯
亦作“ 龍髥 ”。1.龍之須。《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後用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嶠 《汾陰行》:“自從天子向 秦關 ,玉輦金車不復還。珠簾羽扇長寂寞, 鼎湖 龍髯安可攀?” 清 顧炎武 《謁欑宮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駒隙之難留;涉路三千,望龍髯而愈遠。” 清 葉方藹 《授職翰林學士感恩述懷》詩:“身離牛口驚還在,夢挽龍髥恨不廻。”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而 文宗 顯皇帝 ,復為 英 法 聯軍所迫,北狩 熱河 , 鼎湖 一去,龍髯不返。”
(2).帝王之須。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玉座塵消硯水清,龍髯不動綵毫輕。”
(3).喻松葉;松。 唐 李賀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南山。”
隨地
不拘何地;到處
不可隨地吐痰
化碧
鮮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稱頌忠臣志士。語本《莊子·外物》:“ 萇弘 死於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軀裹革,壯士化碧形銷;矢節投繯,紅粉傷心淚盡。” 清 孟亮揆 《於忠肅墓》詩:“寃血九原應化碧,陰燐千載自沉紅。”
服食
(1).衣著食物。《書·旅獒》:“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
(2).服用丹藥。道家養生術之一。《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呼吸吐納,服食養身。”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長安 風俗,自 貞元 侈於游宴……或侈於卜祝,或侈於服食,各有所蔽也。” 清 黃景仁 《池陽寫望》詩:“服食未能遂,名理亮可窮。”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詩:“昏人累塵想,服食不長生。”
與天
謂凡合乎天道者,則得天助。《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 韋昭 註:“與天,法天也。”《管子·形勢》:“持滿者與天。” 尹知章 註:“能持滿者,則與天合。”《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持滿者與天。” 司馬貞 索隱:“與天,天與也。言持滿不溢,與天同道,故天與之。”
大圭名句,送瑄蘊中住持處州南明禪剎名句
名句推薦
我只吞聲延氣息,而翁猶及費文辭
陳三立《挽陳石遺翁長男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