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擬古詩三十首·其四·王仲宣(從軍)粲》
全文:
不能安蓬蓽,乃復求簪纓。
食祿盡臣節,此理亦易明。
朝聞刁斗嚴,明公當西征。
秉羽笑懦夫,割鉛本儒生。
既愧主吏蕭,發蹤功已成。
兼慚留侯張,坐謀帷幄稱。
我公智勇恢,安藉贊襄仍。
伐檀恥素餐,橐筆猶堪行。
閭閻戒繹騷,儲胥夙充盈。
津前方桂舟,河上營蘭坰。
親友遠來餞,揮去無戀情。
雖雲一旅勞,所務萬方寧。
行看大勛就,凱歌入鄴城。
莊馗花似煙,平樂酒如澠。
何必系吾土,永言希令名。
參考注釋
伐檀
篇名。《詩經》里的詩,通常拿開頭一句里的兩個字作為全詩的題目。檀,檀樹,木質堅實,古代用作製造車子的材料
素餐
(1) 沒有魚肉等,只有瓜果、蔬菜等的飯食
(2) 吃素
(3) 不勞而食,多指無功受祿
尸位素餐
橐筆
亦作“槖筆”。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於頭,侍立於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稱作持橐簪筆,簡稱“橐筆”。語本《漢書·趙充國傳》:“ 卬 家將軍以為 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 元 馬祖常 《奏對興聖殿後》詩:“侍臣橐筆皆鵷鳳,御士櫜弓盡虎羆。”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自 淀園 被毀,昔日天潢授簡之區, 鄒 枚 橐筆之舍,瑤瓦芝楣,鞠為茂草。”後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明 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百人橐筆僅一登科。”
乾隆名句,擬古詩三十首·其四·王仲宣(從軍)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