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廣聞的《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二十三》
全文:
群陰剝盡,一陽來復。
拄杖子隨鄉入俗,六六不成三十六。
參考注釋
杖子
(1).棍棒。多指儀杖或刑杖。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車駕宿大慶殿》:“又有裹錦緣小帽、錦絡寬衫士兵,各執銀裹頭黑漆杖子。”《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山前行 迴轉頭來,看著小娘子道:‘你見 靜山 大王,吃不得几杖子。殺*人放火都認了。’”
(2).板壁。 高玉寶 《高玉寶》第十三章:“她聽到 王大棒子 在大門外的叫罵聲,急中生智,就奔到後院的木板杖子前,噔噔兩腳把板杖子踹了個大口子,回身背起 玉寶 就鑽出了杖子。”
隨鄉入俗
見“ 隨鄉入鄉 ”。
六六
(1).六的六倍,三十六。《鶡冠子·度萬》:“五音六律,稽從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 陸佃 解:“六六,六其律之六也。”
(2).謂 巫山 三十六峰。 宋 范成大 《范氏莊園》詩:“夕陽塵土漲郊墟,六六峯頭夢覺餘。” 明 汪道昆 《高唐夢》:“人醉我何醒,莫待黃粱先熟;明燭明燭,夢斷 巫山 六六。”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私契》:“ 巫山 六六夢難成,一幅花箋作主盟。”
(3).鯉魚的別稱。《埤雅·釋魚》:“鯉三十六鱗,具六六之數,陰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書巢 ﹞《寄香亭》雲……森森九種竹,燦燦十樣箋。六六雙鯉鱗,泠泠三峽泉。”詳“ 六六鱗 ”。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三十六
約計之詞,極言其多。《文選·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李善 註:“離別,非一所也。《上林賦》曰: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唐 駱賓王 《帝京篇》:“ 秦 塞重關一百二, 漢 家離宮三十六。” 宋 王珪 《宮詞》:“漏永禁宮三十六,宴回爭踏月輪歸。”《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樓。”
釋廣聞名句,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二十三名句
名句推薦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
諸葛亮《將苑·卷一·知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