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樂安和室》
全文:
御園樂安和,夏日每以居。
山園樂安和,肖其式為諸。
一游即返蹕,誠似馳驛如。
然樂安與和,在民非在吾。
民失和與安,吾樂豈良圖。
是則居與游,此意何處無。
參考注釋
山園
(1).即山陵。帝王的墳墓、陵園。《漢書·地理志下》:“ 漢 興,立都 長安 ,徙 齊 諸 田 , 楚 昭 、 屈 、 景 及諸功臣家於 長陵 ……蓋亦以彊乾弱支,非獨為奉山園也。”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黃圖》謂陵冢為山。”《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南背國門,北首山園;僕人按節,服馬顧轅。” 呂延濟 註:“園即山陵也。”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二:“今軿車上仙,山園將畢,不可濫九廟而存諱,宜盡復三朝之遺法。”
(2).園林或園地。《北齊書·文襄帝紀》:“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假有未居顯位者,皆置之門下,以為賓客,每山園游燕,必見招攜。”《周書·武帝紀下》:“瓦木諸物,凡入用者,盡賜下民;山園之田,各還本主。” 宋 陸游 《新辟小園》詩:“山園寂寂春將晚,酷愛幽花似蜜香。”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一:“他( 孫中山 )的哥哥尋到了 茂宜島 ,就向政府租了許多田畝,闢為山園,經營畜牧耕種事業,倒也順手。”
安和
(1).安定和平;安定和睦。《晏子春秋·問上三》:“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韓詩外傳》卷五:“百姓皆懷安和之心,而樂戴其上。”《北齊書·魏收傳》:“自 魏 、 梁 和好,書下紙每云:‘想彼境內寧靜,此率土安和。’” 唐 元結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寬恕,靜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為當時法則。”《元典章·禮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門》:“今後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門。”
(2).安詳平和。《漢書·杜延年傳》:“ 延年 為人安和,備於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駕,入給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南史·王僧辯傳》:“母姓 魏氏 ,性甚安和,善於綏接,家門內外莫不懷之。”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 介甫 詞完氣健,饒有遠勢;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強不足。”
(3).平安,安好。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之十:“今日 錢主簿 來領書,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八:“思慮清靜,步履輕健,寢寐安和。”
(4).猶晴和,溫和。《雲笈七籤》卷二六:“天氣安和,芝草常生。”
乾隆名句,題樂安和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