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孫宸的《送顧宗伯館師得請歸省四首·其四》
全文:
玉署清深隔俗塵,幾回授簡得相親。
千秋忝竊登龍客,短步空慚附驥人。
秘閣藜光憐乍冷,北堂萱樹羨長春。
懸知愛日歡無限,曳履還看捧日新。
參考注釋
玉署
(1).官署的美稱。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終朝守玉署,方夜勞石扉。”《南史·恩幸傳論》:“門同玉署,家號金穴。” 宋 楊萬里 《送丁子章將漕湖南》詩之三:“看渠還玉署,老我正歸耕。” 王闓運 《丁文誡誄》:“光舊德而文通,宜早翔於玉署。”
(2).指玉堂。翰林院別稱。 唐 吳融 《聞李翰林游池上有寄》詩:“花飛絮落水和流,玉署詞臣奉詔游。” 元 鄧元原 《賀聖節表》:“名叨玉署,目極璇霄。” 明 王洪 《留別孫孟博》詩:“草廬晦跡憐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惟 康熙 六年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 索尼 ,既未與金甌之卜,亦不由玉署而來,予謚‘文忠’,實為異數。”
(3).指玉宮,道觀。 唐 王勃 《九成宮東台山池賦》:“若夫金臺妙境,玉署仙居。” 宋 陶穀 《清異錄·獸》:“道家流書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忌。”
清深
(1).清峻深刻。《藝文類聚》卷四九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若夫天才卓爾,動稱絶妙,辭賦極其清深,筆記尤盡典實。”《舊唐書·文苑傳·杜甫》:“﹝ 李白 ﹞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四:“詩人 瓶水 與 謨觴 ,鬱怒清深兩擅場。”
(2).清靜幽深。 唐 杜甫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詩之四:“幽獨移佳境,清深隔遠關。” 宋 林逋 《小隱自題》詩:“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 金 元好問 《庫城》詩:“疎林護懸險,絶壁入清深。”
(3).水色清澈。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是下 濟水 ,通得 清水 之目焉,亦水色清深,用兼厥稱矣。”
(4).猶言軒昂深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包佶》:“ 佶 天才贍逸,氣宇清深,心醉古經,神和大雅,詩家老斲輪也。”
俗塵
(1).人間。 唐太宗 《謁并州大興國寺》詩:“對此留餘想,超然離俗塵。”
(2).世俗人的蹤跡。 唐 李頎 《題璿公山池》詩:“此外俗塵都不染,惟餘玄度得相尋。” 宋 司馬光 《邵興宗南園草盛不翦仆過而愛之為詩以贈》:“車馬不甚繁,門前無俗塵。”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 元功 詩云……市朝甚邇俗塵遠,土產雖少人煙繁。”
(3).比喻世俗的偏見。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集·答<戲>周刊編者信》:“這回編者的對於主角 阿Q 所說的紹興話,取了這樣隨手胡調的態度,我看他的眼睛也是為俗塵所蔽的。”
回授
轉授(官職)。《周書·泉企傳》:“朝廷又以其父臨危抗節,乃令襲爵 上洛郡公 ,舊封聽回授一子。”《北史·隋紀下·煬帝》:“自今已後,諸授勳官者,並不得回授文武職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京丞相轉官》:“十二月敕局賞,當得兩官,以一回授,一轉光祿。”
亦作“廻授”。古代官員把所得的封贈呈請改授他人。《隋書·達奚長儒傳》:“餘勛廻授一子。” 唐 白居易 《為崔相陳情表》:“自去年已來,累有慶澤,凡在朝列,再蒙追榮,或有陳乞,皆許迴授。”《舊唐書·李大亮傳》:“ 大亮 言於 太宗 曰:‘臣有今日之榮, 張弼 力也。所有官爵請迴授。’ 太宗 遂遷 弼 為中郎將。”
相親
(1) 互相親愛;相親近
(2) 定親前家長或本人到對方家相看婚姻對象是否合意
李孫宸名句,送顧宗伯館師得請歸省四首·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