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遘的《杭州燕思閣分題四首·其一·七言得偃松院(以席間所望見為題)》
全文:
古寺半空人跡稀,老松自偃何年有。
擢乾欲聳不及尋,蟠枝卻覆遂盈畝。
群鳳曬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獨蚴蟉。
五月南風翠幄涼,三冬朔雪穹廬厚。
本知托植須岡陵,豈應詘身此培塿。
往來不用為嘆嗟,題詩調笑兒女口。
參考注釋
本知
謂自身固有的智慧型。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大心》:“盡其心者,盡心之本知。”
托植
猶托根。
岡陵
山岡和丘陵(連綿起伏的岡陵)
詘身
降低自己的身分;委屈自己。 漢 揚雄 《法言·五百》:“詘身,將以信道也。如詘道而信身,雖天下不為也。” 宋 曾鞏 《答王深甫論揚雄書》:“見所不見,敬所不敬,此《法言》所謂詘身所以伸道者也。”
培塿
本作“部婁”。小土丘。《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杜預 註:“部婁,小阜。”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培》引《左傳》作“培塿”。《晉書·劉元海載記》:“當為崇岡峻阜,何能為培塿乎。”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眺望三峯,壁立與天接,眾山皆成培婁。”
沈遘名句,杭州燕思閣分題四首·其一·七言得偃松院(以席間所望見為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