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所思行原文
匡坐百日晏,遨遊風物遷。
一朝丹疏入,六載常在邊。
中心不自分,生世寧有偏。
患無經濟才,食祿何足專。
養馬念馳逐,按劍思握權。
心若醉六籍,目若營八埏。
射書聊城將,問策安期仙。
推食不充飢,解衣難覆寒。
君子有所思,所思在仁賢。
詩詞問答
問:君子有所思行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君子有所思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匡坐
正坐。《莊子·讓王》:“ 原憲 居 魯 ,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瓮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溼,匡坐而弦。”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云:“匡,正也。”《南史·王思遠傳》:“ 王思遠 終日匡坐,不妄言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既相見已,匡坐高談。” 清 曹溶 《答顧寧人》詩:“艱辛戈戟間,匡坐説蒼昊。”
百日
又叫百歲,為初生嬰兒一百天舉行的慶祝儀式
游風
遊動的旋風。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游風踴焉,秋風揚焉,滿庶庶焉,紛紛紜紜。” 明 徐渭 《海樵山人新構》詩:“束樵遡游風,於慈焉息駕。”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常在
(1).長久存在。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遯》:“天之所予,福祿常在。” 晉 陶潛 《歲暮和張常侍》:“厲厲氣遂嚴,紛紛飛鳥還。民生鮮常在,矧伊愁苦纏。” 宋 劉子翬 《次韻陳成季郡會》:“惜花意欲春常在,對酒年來飲不多。”
(2).道家脾神名。《雲笈七籤》卷十一:“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
(3).仙人名。《列仙全傳》卷九:“ 李常在 , 蜀 人,少治道術,人累世見之。”
(4). 清 代宮女的名號。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列宮》:“常在、答應,案《會典》有此二稱,位在貴人之下。蓋未有爵秩,僅供使令,猶 前漢 之家人子, 後漢 之宮人、采女是也。”
中心
(1)
(2) 跟四周距離相等的位置;中央
花園的中心有一個池塘
(3) 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區;某一方面的主要機構
商業中心
(4) 事物的主要部分
中心工作
(5) 內心
我有嘉賓,中心喜之
自分
自料,自以為。《漢書·蘇武傳》:“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詔詩表》:“心離志絶,自分黃耇無復執珪之望。” 宋 陳亮 《書趙永豐訓之行錄後》:“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義之所在,不約而自隱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當是時, 馮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備任慘毒。”
生世
(1).活在世上。《後漢書·儒林傳下·周澤》:“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六:“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宋 陸游 《作籬》詩:“生世八十餘,日夜迫衰老。”
(2).猶身世。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信 生世等於 龍門 ,辭親同於 河洛 。” 明 李贄 《初潭集·夫婦四》:“ 蔡文姬 、 王明君 同是上流婦人,生世不幸,皆可悲也。”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 湘水 流域和 屈原 的生世有密切關聯。”
(3).猶言一生一世;一輩子。 宋 周邦彥 《玉團兒》詞:“賴得相逢,若還虛過,生世不足。” 明 李贄 《與周友山書》:“故知學出世法真為生世在苦海之中,苦而又苦,苦之極也,自不容不以佛為乘矣。” 吳組緗 《山洪》十三:“我這生世是個孤老命,我也修修來世。”
(4).謂有生民之世。 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彼其見解其理想,以為吾自祖宗以來,知有 珠申 ,生世以降,即蒙辮髮。”
經濟才
治國安民的才能。 唐 杜甫 《上水遣懷》詩:“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 宋 林逋 《深居雜興》詩序:“ 諸葛孔明 、 謝安石 畜經濟之才,雖結廬 南陽 ,攜妓 東山 ,未嘗不以平一宇內、躋致生民為意。”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此人察風雲以辨天時,望氣而觀地理,有經濟之才,安天下之手。”《明史·龐尚鵬傳》:“ 尚鵬 權既重,自負經濟才,慷慨任事。”
食祿
(1).享受俸祿。《史記·循吏列傳》:“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 宋 司馬光 《范景仁傳》:“ 景仁 時年六十三,因上言:‘即不用臣言,臣無顏復居位食祿。’”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三:“奴隸可以賞賜,其意如後人之食祿。”
(2).迷信者稱人一生中注定應享之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復扣平生食祿,遂於袖中出大帙示之。”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躬行》:“有官祿者減官祿,無官祿者減食祿。”《紅樓夢》第一○一回:“我也不久了!雖然活了二十五歲,人家沒見的也見了,沒吃的也吃了,衣祿食祿也算全了。”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馳逐
(1) 賓士追趕
繁華街區,請勿馳逐
(2) 賽馬
按劍
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唐 李白 《古風》之五六:“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 清 戴名世 《<闕里紀言>序》:“吾儒之徒皆為之固其壁壘,樹其旗幟,相與裂眥大呼,按劍操刃於先生,以快彼之心而後已。”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然而,明珠投暗,遭按劍之叱,陳鐘鼓於 魯 庭,爰居弗享也。”
心若
猶心順。《漢書·禮樂志》:“吾知所樂,獨樂六龍,六龍之調,使我心若。”
六籍
(1).即六經。《文選·班固<東都賦>》:“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言焉。” 李善 註:“六籍,六經也。”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無一親。”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 祖龍 一炬,六籍煙飛,然博士掌故,猶未焚也。” 清 龔自珍 《送夏進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訓萬祀矣。”
(2).佛教著作《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稱禪家六籍。
八埏
八殥。《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埏,地之八際也。言德上達於九重之天,下流於地之八際。” 唐 柳宗元 《代裴行立謝移鎮表》:“道暢八埏,威加九域。” 宋 范成大 《桂林中秋賦》:“矧吾生之飄泊兮,寄蘧廬於八埏。” 清 魏源 《長沙別何積之》詩之二:“路長羽翼短,何時至八埏。”
射書
用箭傳送書信。《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其後二十餘年, 燕 將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讒之 燕 , 燕 將擢誅,因保守 聊城 ,不敢歸。 齊 田單 攻 聊城 ,歲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魯連 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 燕 將……﹝ 燕將 ﹞乃 * 。” 清 王士禛 《茌平懷古》詩:“經過射書處,猶識 魯連 村。”
問策
策問。 漢 以來試士,以政事、經義等設問寫在簡策上使之條對,後稱試士的考題為策問。 明 楊慎 《升庵詩話·蘇堤始末》:“ 宋 之世,修 六塔河 、 三股河 , 安石 以 范子淵 、 李仲昌 專其事……績敗功圮,而姦臣 李清臣 為考官,猶以修河問策欲掩護之。”
安期
見“ 安期生 ”。
食不充飢
形容艱難貧困,勉強維持生活
解衣
(1).脫衣。《戰國策·齊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為溉園。”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蓋受《書》於 東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華 ,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紅樓夢》第二一回:“ 寳玉 見他不應,便伸手替他解衣,剛解開鈕子,被 襲人 將手推開,又自扣了。”
(2).見“ 解衣推食 ”。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有所
有所,無所類同。有:存在。無:沒有,不存在。所:此為代詞。
例句: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詩:“幽蘅發空曲,芳杜綿所思。” 明 劉基 《雜詩》:“欲采寄所思,不憚道路遠。”
(2).泛指思考。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音樂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時候,他便連綴若干聲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仁賢
(1).即仁且賢。《韓非子·難言》:“此十數人者,皆世之仁賢忠良,有道術之士也。”《史記·宋微子世家》:“ 微子 故能仁賢,乃代 武庚 。”《晉書·向雄傳》:“殿下讎枯骨而捐之中野,為將來仁賢之資,不亦惜乎!”
(2).仁人與賢人。《孟子·盡心下》:“不信仁賢,則國空虛。”《漢書·孔光傳》:“毀譖仁賢,誣愬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