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見》
全文:
黑烏乃白項,時於湖岸看。
伊犁亦云有,聞之語非謾。
南北相去萬餘里,而何物類似合券。
其間北地如塞上,於燕齊同誰曾見。
物物格之實難通,紫陽於此其奚辯。
燕丹仰天竟有之,莫怪馬遷好奇幻。
參考注釋
物格
謂事理得到窮究。《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朱熹 集註:“物格者,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 宋 儲泳 《祛疑說》:“大抵行持正*法不過正心誠意而物格,本無心於奇怪之應,非如邪法之專於愚世駭俗、聳動見聞也。至於召雷而雷,禱雨而雨,此亦誠通物格之玅,自然而已,豈容以人偽參之哉!”
紫陽
(1). 宋 代理學家 朱熹 的別稱。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在 安徽省 歙縣 )讀書。 朱熹 後居 福建 崇安 ,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以示不忘。後人因以“紫陽”為 朱熹 的別稱。
(2).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如 周穆王 時 李八百 號 紫陽真君 , 漢 周義山 、 宋 張伯端 俱號 紫陽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五:“招攜紫陽友,合宴玉清臺。” 唐 錢起 《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雲深。”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乾隆名句,聞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