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猷的《松石圖歌壽三愛兄七十又一》
全文:
滄田變海蒲柳朽,世間何物可耐久。
請問千歲綠髮叟,叟雲看汝古洞口。
洞前大石高嵯砑,腳下兒孫若拱候。
寒侵熱炙總不知,惟帶苔衣幾寸厚。
自來丘壑久寂寥,呼得長松作貞友。
長松漏雨幾十圍,牙爪拿天與雪斗。
大幹偃仰鱗甲禿,小枝猶學青蛇走。
老椿萱莢恥作群,只與此石長相守。
憶昔女媧鍊石補罅天,緣何遺爾落山藪。
又聞祖龍梁父侈封時,濫職大夫爾何有。
生公揮麈點爾頭,辟穀留侯後爾後。
石似鈍兮松似幽,石安靜兮松色秀。
石產芝兮松有苓,磊砢偃蓋真佳偶。
吾家風植介與貞,堅心勁盾君知否。
直須勸爾一杯酒,請君移入我圖中,吾將持此為兄壽。
參考注釋
自來
從來;原來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長松
藥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 蘇軾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詩之一:“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長松》:“長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長三五寸,味甘微苦,類人參,清香可愛。按 張天覺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風,眉髮俱墮,哀苦不堪。忽遇異人,教服長松,示其形狀。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顏色如故。”
貞友
忠誠的朋友。 明 李贄 《初潭集·師友九》:“世未有貞友而不可以事君者也。故求忠臣者,尤必之貞友之門。” 明 馮惟敏 《集賢賓·題長春園》曲:“九雙貞友 瀛洲 選,每日在山翁前面,都一般磨而不磷秉心堅。” 清 查慎行 《送沉麟洲重赴粵東》詩:“閲世誰貞友,隨翁有好男。”
王猷名句,松石圖歌壽三愛兄七十又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