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聞歌

作者:古易 朝代:清代

秋夜聞歌原文

雲停碧落桂飄香,竹肉齊聲起後堂。

壯士尊前驚變徵,美人帳下怨清商。

繞樑何處傳新譜,擪笛誰家傍短牆?

流落江南老詞客,還思天上詠《霓裳》。

詩詞問答

問:秋夜聞歌的作者是誰?答:古易
問:秋夜聞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秋夜聞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碧落

天空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唐· 白居易《長恨歌》

飄香

被和緩的氣流飄送且能被感覺到的香味

她經常使用的那種清雅、溫和的香水的微弱飄香

竹肉

(1).亦稱“ 竹菰 ”。生在朽竹根節上的菌類。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草篇》:“ 江 淮 有竹肉,生竹節上,如彈丸,味如白雞。”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竹蓐》:“﹝ 藏器 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雞子,似肉臠,有大毒。’……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節上。狀如木耳,紅色。”

(2).《晉書·孟嘉傳》:“ 桓溫 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謂也?’ 嘉 答曰:‘漸近使之然。’”絲,弦樂;竹,管樂;肉,歌喉。後以“竹肉”泛指器樂與歌唱。 清 王晫 《今世說·品藻》:“﹝ 林鐵崖 ﹞每當讌會,竹肉閒作,或值徜徉山水之際,時而意得忘言。”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七六:“俎膾飛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樽。”

齊聲

(1) 全體同時出聲地

齊聲回答

(2) 一致地,異口同聲地

齊聲歡呼

(3) 齊名

後堂

(1).猶後宮。后妃的居室。 漢 劉向 《九嘆·愍命》:“逐下祑於後堂兮,迎 宓妃 於 伊 雒 。”《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遂見寵異,常居後堂。”

(2).後面的堂屋。《漢書·張禹傳》:“ 禹 性習知音聲,內奢淫,身居大第,後堂理絲竹筦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劍俠》:“傳呼令入,至後堂。堂中惟設一榻。”《老殘遊記》第十七回:“﹝ 剛弼 ﹞早坐不住,退往後堂去了。”

(3).指屋後的庭院。 唐 李商隱 《燕台詩·夏》:“前閣雨簾愁不捲,後堂芳樹陰陰見。”

壯士

勇士,心雄膽壯的人;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

壯士十年歸。——《樂府麻集·木蘭詩》

壯士不死。——《史記·陳涉世家》

田橫齊之壯士。——《資治通鑑》

壯士從之。——《資治通鑑·唐紀》

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馬戴 《贈友人邊游回》詩:“尊前語盡北風起,秋色蕭條胡雁來。”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幾道 《滿庭芳》詞:“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風。” 明 陳所聞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輝,聽曲里陽春同調。”

(2).尊長之前。書信中的敬詞。《西遊記》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寫著‘……右啟,祖翁 九靈元聖 老大人尊前’。”

驚變

因變故而震驚。 宋 張耒 《神宗皇帝輓詞》之二:“三百年成玉鼎丹,縞帷驚變紫宸班。”

美人

(1)

(2) 美女

一個長著油光發亮的黑頭髮、紅嘴唇、眼睛一點也不怯懦的大膽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賢人

全州的美人和紳士都聚集在那裡

帳下

(1).營帳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樊噲 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 噲 , 噲 直撞入,立帳下。” 唐 高適 《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清 嚴遂成 《三垂岡》詩:“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樽前老淚多。”

(2).指將帥的部下。《後漢書·董卓傳》:“ 韓遂 走 金城 羌 中,為其帳下所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 劉靖 ﹞乃使帳下 丁鴻 督軍士千人,以 嘉平 二年立遏於水。” 唐 王維 《獻始興公》詩:“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日暮箭鏃盡,左右刀鋋集,帳下勸之走,叱謂吾死國。”

清商

(1).商聲,古代五音之一。古謂其調淒清悲涼,故稱。《韓非子·十過》:“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師曠 曰:‘不如清徵。’”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夫五聲八音,清商流徵,損聰者也。” 唐 杜甫 《秋笛》詩:“清商欲盡奏,奏苦血霑衣。”

(2).謂秋風。 晉 潘岳 《悼亡詩》:“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元 范梈 《奉同元學士賦贈鄧提舉之官江浙》詩:“況值杪秋令,清商動涼幕。”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書寄用淵明九日閒居韻》:“清商發林際,颯颯動秋聲。”

繞樑

(1).《列子·湯問》:“昔 韓娥 東之 齊 ,匱糧,過 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絶。”後遂以“繞樑”形容歌聲高亢迴旋,久久不息。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十:“繞樑之音,實縈絃所思。” 南朝 梁 沉約 《詠箏》:“徒聞音繞樑,寧知顏如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懷春》:“繞樑雅足清歌,長袖由來善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仙》:“餘音嫋嫋,不啻繞樑。”

(2).古琴名。 晉 傅玄 《琴賦》序:“ 齊桓公 有鳴琴曰號鍾, 楚莊 有鳴琴曰繞樑。” 宋 虞汝明 《古琴疏》:“ 華元 獻 楚莊王 以繞樑之琴,鼓之,其聲嫋嫋,繞於梁間,循環不已。”

(3).古樂器名。形似箜篌,今已失傳。《通典·樂四》:“ 宋 孝武 大明 中, 吳興 沉懷遠 被徙 廣州 ,造繞樑。其器與箜篌相似。 懷遠 亡,其器亦絶。”參閱《宋書·樂志一》。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擪笛

按笛奏曲。 唐 元稹 《連昌宮詞》:“ 李謩 擪笛傍宮墻,偷得新翻數般曲。” 宋 范成大 《陳侍御園上坐》詩:“擘牋沫墨乏奇句,擫笛當筵慚妙聲。” 元 陳樵 《中秋月》詩:“《霓裳》月里親偷得,卻怪 李謩 偷擫笛。”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入夜而擪笛搊箏,梨園搬演,聲徹九霄。”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短牆

矮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吳子 門焉, 牛臣 隱於短牆以射之,卒。”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 清 蔣春霖 《一萼紅·牆角小梅未春忽放》詞:“短牆陰。怪東風未到,春色已深深。”

流落

窮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鄉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詞客

擅長文詞的人。 唐 王維 《偶然作》詩之六:“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臣好文》:“時 世宗 方喜祥瑞,爭以表疏稱賀博寵,收取詞客充翹館。” 蔡寅 《<變雅樓三十年詩徵>序》:“此三十年中,新舊遞嬗,思潮消長,騷人詞客,項背相望;顧有當於著作之林者,能有幾人哉?”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霓裳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詩詞推薦

秋夜聞歌原文_秋夜聞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