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敦煌曲子的《洞仙歌·今宵恩義》
全文:
華燭光輝。
深下屏幃。
恨征人久鎮邊夷。
酒醒後多風醋。
少年夫婿。
向綠窗下左偎右倚。
擬鋪鴛被。
把人尤泥。
須索琵琶重理。
曲中彈到。
想夫憐處。
轉相愛幾多恩義。
卻再絮衷鴛衾枕。
願長與今宵相似。
參考注釋
須索
(1).索取;勒索。《舊唐書·裴度傳》:“宣徽院五坊小使,每歲秋按鷹犬於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餉,小不如意,即恣其須索,百姓畏之如寇盜。”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賜宴罷,有 振武 都頭卒,不堪一行人須索,忽操白*刃入斫 聖美 。”《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二年》:“自與 遼 通好,其接受使人皆自 京 差三番使臣,沿路州軍,困於須索。”
(2).必須,須要。《敦煌曲子詞·洞仙歌》:“擬鋪鴛被,把人尤泥,須索琵琶從理。”《宣和遺事》前集:“休要忘了東嶽保護之恩,須索去燒香賽還心愿則箇。”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三折:“今日親家請俺兩口兒吃酒,須索走一遭去。” 明 康海 《粉蝶兒·代友人宦邸書懷》套曲:“論孤高須索向 青門 學種瓜,論讀書怎可似 莊周 言飄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今日約到冶城道院,同看梅花,須索早去。”
(3).一定,必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日晚了,不能轉回,明晚須索來家。”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且放下心,須索好音來也。”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敦煌曲子名句,洞仙歌·今宵恩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