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國祚的《秋入香山寺》
全文:
山半松門度石樑,流泉決決響僧廊。
置身著色屏風裡,梨葉新紅柿子黃。
參考注釋
山半
山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與語溪中。” 唐 杜荀鶴 《登山寺》詩:“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憶昔》詩:“試登山半望田壟,麥色青青早吐芽。”
松門
(1).謂以松為門;前植松樹的屋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覺寺》詩:“蘿幌棲禪影,松門聽梵音。” 宋 陸游 《書懷絕句》之一:“老僧曉出松門去,手挈軍持取澗泉。” 清 黃鷟來 《秋日雨晴》詩:“松門落葉深,竹徑寒香靜。”
(2).指 松門山 。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清一統志·江西南昌府一》:“ 松門山 在 新建縣 北二百十五里。《寰宇記》:‘其山多松,北臨 大江 及 彭蠡湖 。山有石鏡,光明照人。’”
(3).指 松門峽 。 唐 杜甫 《返照》詩:“荻岸如秋水, 松門 似畫圖。” 仇兆鰲 註:“《十道志》:‘ 松門峽 ,在 夔州 。’”
流泉
(1).流動的泉水。《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 庭堅 被酒豪甚,竟脫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纓》之章。” 碧野 《雪路雲程》:“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匯成的。”
(2).古代錢幣名。泛指錢幣。《隋書·刑法志》:“公平難遇其人,流泉易啟其齒。”
決決
亦作“決決”。1.水流貌。《廣雅·釋訓》:“涓涓、決決……流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謙誄》:“悠悠 越 障,決決 閩 海。” 宋 梅堯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決決堰根水,層層湖上田。” 明 何景明 《仲春雨霽出遊》詩:“決決松上溜,潺潺石間流。”
(2).形容水流聲。 唐 盧綸 《山店》詩:“登登山路行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宋 蘇軾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禪莊院》詩:“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決決水聲湲,重重山色赴。”
(3).傳說中的水名。《山海經·北山經》:“ 決決之水 出焉,而東流注於 河 。”《廣雅·釋訓》“決決” 王念孫 疏證:“決決,水貌也,故因以為水名。”
僧廊
寺院的廊廡。亦借指僧舍。 唐 朱慶餘 《題青龍寺》詩:“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宋 陸游 《燈籠》詩:“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
朱國祚名句,秋入香山寺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山半松門度石樑,流泉決決響僧廊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