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三尺幅千里多,無畫家習同擘窠,題詩筆凍煩頻呵

乾隆題董邦達溪山霽雪圖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董邦達溪山霽雪圖》

全文:
太行之麓森巍峨,陽崖牝壑紏紛羅。
經千年樹蔭軟莎,冱寒不凋綠在科。
青女借得雲錦梭,一夜幻出瓊瑤葩。
曉來開霽寒劇加,旗亭有酒不可賒。
誰能驢背尋詩喔,回巒復谷何逶迤。
中有逸民三兩家,太古歲月忘羲娥。
迷離積素隱峰螺,如有風來飄玉沙。
盈三尺幅千里多,無畫家習同擘窠,題詩筆凍煩頻呵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尺幅千里

一幅小小的畫能容納千里山河的景象,比喻事物外形雖小,但包含的內容卻非常豐富

畫家

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

中國畫家。——蔡元培《圖畫》

西洋畫家。

擘窠

(1).寫字、篆刻時,為求字型大小勻整,以橫直界線分格,叫“擘窠”。擘,劃分;窠,框格。 唐 顏真卿 《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前書點畫稍細,恐不經久。臣今謹據石擘窠,大書一本,隨表奉進。”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 漢 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

(2).指大字。 清 趙翼 《岣嶁碑歌》:“想見摩崖作擘窠,六丁下照火光赤。” 清 曹寅 《尚中索書真州東園予有愧焉作詩留別情見乎辭》:“請我書綽楔,擘窠當門前。”參見“ 擘窠大字 ”。

詩筆

(1).詩和散文。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 王利器 集解:“ 六朝 人以詩、筆對言,筆指無韻之文。”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至午後詩筆俱成,得七千餘字。”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辭筆或詩筆對舉, 唐 世猶然,逮及 宋 元 ,此義遂晦。於是散體之筆,並稱曰文。”

(2).寫詩的筆。 宋 王安石 《贈老寧僧首》詩:“閒中用意歸詩筆,靜外安身比 太山 。” 金 元好問 《示崔雷詩社諸人》詩:“江山自許供詩筆,糜粥猶能到酒杯。” 清 秋瑾 《題<瀟湘館集>》詩之二:“千尋翠色供詩筆,一派湖山作畫圖。”

乾隆名句,題董邦達溪山霽雪圖名句

詩詞推薦

盈三尺幅千里多,無畫家習同擘窠,題詩筆凍煩頻呵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