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奉酬舜文即次元韻》
全文:
我生無庸如斷絡,已分老死填溝壑。
不能掉舌強附會,何暇論經更穿鑿。
萊蕪甑敝欲生塵,玉川婢粗常赤腳。
世間要塗不易驟,身外名韁誰可縛。
本無道義輕王公,亦不悲傷念流落。
水鄉夏半不厭熱,繞舍新篁尚含籜。
訟庭鉤距非吾事,吏案煩苛都可卻。
農民漸使安圳畝,和氣終須蠲疹瘼。
子羽不肯過我室,懸榻何妨臥西閣。
年來多病亦廢飲,牆下度泥委杯酌。
舊學迂疏不適時,譬如石田何可穫。
欲捕大鵬逐嶺,據四庫本改)嶠,終不勞心事弋繳。
行當歸掃烏峰下,試鍊金鼎長生藥。
參考注釋
訟庭
即訟堂。 唐 李白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訟庭垂桃李,賓舘羅軒蓋。” 傅尃 《夢蘧於臨武縣》詩:“訟庭如水吏人閒,官舍蕭然晝掩關。”參見“ 訟堂 ”。
鉤距
(1).亦作“ 鉤拒 ”。古代的一種兵器。《墨子·備穴》:“為鐵鉤距長四尺者,財自足,穴徹,以鉤客穴。” 岑仲勉 簡註:“既通敵穴,即以鐵鉤距鉤敵方作穴之工兵。 史樹青 等曾説:‘ 四川 出土的鐵器中,有 漢 鉤鑲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們曾見過這樣的武器, 劉熙 《釋名》説:“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但據《墨子·魯問篇》説:“ 公輸班 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進者拒之”……我們推測就是展覽會中陳列的鉤鑲,鉤拒是它的別名而已。’”《墨子·魯問》:“ 公輸子 自 魯 南遊 楚 ,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拒之備,退者鉤之,進者拒之。”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楊銳》:“比寇至,船二百餘艘抵岸,為鉤距所破。” 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 公輸般 ﹞造了鉤拒,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
(2).古代連弩車弩機的部件。《墨子·備高臨》:“筐大三圍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輪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長六尺。”
(3).輾轉推問,究得情實。《漢書·趙廣漢傳》:“﹝ 廣漢 ﹞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鉤,致;距,閉也。使對者無疑,若不問而自知,眾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為距也。”《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惟 重榮 自能鉤距,凡有爭訟,多廷辯之。” 梁啓超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羅織之罪。”
(4).猶機謀。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 屏山 以為 李 有鉤距, 劉 談論鋒出,皆憚之。”《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元年》:“ 竦 娶 楊氏 ,頗工筆札,有鉤距。”
(5).指釣鉤。 唐 元稹 《估客樂》詩:“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鯨。鉤距不敢下,下則牙齒橫。” 傅尃 《釣詩》:“隈譚既失用,鉤距竟成虛。”
煩苛
繁雜苛細。多指法令。《漢書·文帝紀》:“ 漢 興,除 秦 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哀痛絲綸切,煩苛法令蠲。” 嚴復 《原強》:“其自由平等以觀之,其捐忌諱,去煩苛,決壅蔽,人人得其意。”
沈遼名句,奉酬舜文即次元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