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鶴安齋放鶴再疊避暑山莊放鶴亭韻》
全文:
壬午創放鶴,自此每推挍。
靜宜例避暑,業已從其好。
御園亦蓄鶴,隔林偶聞叫。
剪羽常懷苦,充腹且謀樂。
意雖不肯住,焉能巢父掉。
因命概放之,往事胥堪效。
既無縶體虞,仍有清音報。
林監乃竊嘆,官粟何由調。
胎仙飽與飢,彼固弗能告。
是謂免禽食,而實減人稻。
鶴安信鶴安,大遂凌霞操。
參考注釋
官粟
官府的穀物。《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 唐 孔穎達 疏:“所以紓出官粟之蓄積久滯者,待秋收,然後取民新穀以納官也。” 宋 蘇軾 《和叔盎畫馬次韻》:“駑駘飽官粟,未受一洗空。”《宋史·韓億傳》:“ 益州 歲出官粟六萬石,振糶貧民。”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乾隆名句,鶴安齋放鶴再疊避暑山莊放鶴亭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