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張若澄蓮池書院圖因疊前韻》
全文:
昔讀濂溪書,每愛愛蓮趣。
是地名蓮池,孰不生景慕。
憶我丙寅秋,曾一至其處。
今歲西巡歸,保陽駐行輅。
乘間復來游,散灑怡神慮。
遙帷搴縱覽,棐幾憑搜句。
置之若澄圖,曲折高下布。
浮屠亦傳斯,極樂可證悟。
儒墨豈同道,吾茲故不賦。
參考注釋
浮屠
亦作“ 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李賢 註:“浮圖,即佛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羣生也。”《新唐書·狄仁傑傳》:“後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百萬。”
(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盪不休。”《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雜於浮圖、老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
(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於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有也。” 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三*級,高百二十尺。”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
(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金史·儀衛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里、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
(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台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藉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極樂
(1).盡情娛樂。 漢 枚乘 《梁王兔園賦》:“游觀西園,從容安步。鬭鷄走兔,俯仰釣射。煎熬炰炙,極樂到暮。” 晉 成公綏 《嘯賦》:“揔八音之至和,固極樂而無荒。”
(2).非常快樂。 漢 班固 《西都賦》:“方舟並騖,俛仰極樂。” 明 袁宏道 《致王瀛橋》:“病是苦事;以病去官,是極樂事。”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我死心塌地的肯定了我們居住的世界是極樂的。”
(3).指極樂世界。 唐 李紳 《題法華寺》詩:“極樂知無礙,分明應有緣,還將意功德,留偈法王前。” 明 袁宏道 《西方合論·第一剎土門》:“次同居浄土者,如極樂中有眾生, 妙喜國 中有 鐵圍 、男女之類。”
(4).借指佛經。 明 袁宏道 《夷陵羅子華墓石銘》:“暮年皈心蓮邦,課誦至忘寢食。既病不服藥,唯誦極樂如常。”
乾隆名句,題張若澄蓮池書院圖因疊前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