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將文武傳洙泗,未許安危系洛閩

王源呈習齋先生·其二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源的《呈習齋先生·其二》

全文:
藜羹麥飯話情親,今古興亡賴有人。
破屋寒飛宵練影,荒籬遠隔夕陽塵。
直將文武傳洙泗,未許安危系洛閩
山勢東蟠滄海盡,應知燕趙自生申。

王源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時二水自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時屬 魯國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間聚徒講學。《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間。”後因以“洙泗”代稱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弘 洙 泗 之風,闡 迦維 之化。” 唐 盧象 《贈廣川馬先生》詩:“人歸 洙 泗 學,歌盛舞雩風。” 宋 葉適 《宋廄父墓志銘》:“余嘗考次 洙 泗 之門,不學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接 洙 泗 之淵源,擬荷千秋之擔。”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極崇 宋 儒,號為 洙 泗 之正傳。”

安危

平安和危險

奮勇搶救溺水兒童,不顧自己的安危

洛閩

洛 學和 閩 學的合稱,即 程 朱 理學。 北宋 程顥 、 程頤 為 洛陽 人, 南宋 朱熹 曾僑居、講學於 福建 ,因有此稱。 清 黃宗羲 《復秦燈岩書》:“又言 新安 姚江 為兩大宗,學者不宗 洛 閩 ,即宗 姚江 ,不可別自為宗。此亦先生門面之言。”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先師 陳白崖 先生言:‘業師某先生,篤信 洛 閩 ,而不鶩講學名。’” 章炳麟 《<革命軍>序》:“乃如 羅 、 彭 、 邵 、 劉 之倫,皆篤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 洛 閩 而 金谿 、 餘姚 。”參見“ 洛學 ”、“ 閩學 ”。

王源名句,呈習齋先生·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直將文武傳洙泗,未許安危系洛閩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