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鞏道的《贈查韜荒》
全文:
誤以鴻文作古人,卻從岐路拜清塵。
妙年已定千秋業,壯志空憐四海身。
地盡□鷹增羽翼,天昏江月露精神。
因君更灑臨風淚,不是明珠愧所親。
參考注釋
鴻文
(1).鴻雁群飛時形成的文字之狀。 漢 揚雄 《太玄·文》:“次六:鴻文無范,恣於川。” 司馬光 集註:“謂鴻鴈之飛,偶有文字之象,而無法也,遇川則自恣而已。”
(2).巨著;大作。 漢 王充 《論衡·佚文》:“鴻文在國,聖世之驗也。” 明 陳子龍 《行路難》詩:“鴻文雖留千載後,大抵是非都茫茫。”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惟 誼 尤有文采,而沉實則稍遜,如其《治安策》、《過秦論》,與 鼂錯 之《賢良對策》、《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皆為 西漢 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清塵
(1).拂除塵埃。 漢 班固 《東都賦》:“雨師泛灑,風伯清塵。”
(2).車後揚起的塵埃。亦用作對尊貴者的敬稱。清,敬詞。《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犯屬車之清塵。” 顏師古 註:“塵,謂行而起塵也。言清者,尊貴之意也。” 三國 魏 繁欽 《定情》詩:“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南唐 陳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詩:“常思 劍浦 別清塵,荳蔻花紅十二春。” 王闓運 《丁文誠誄》:“侍清塵於 華陽 ,忝邦政之必聞。”
(3).清輕的塵埃。 晉 左思 《魏都賦》:“增搆峩峩,清塵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忽思格猛獸,苑囿騰清塵。”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韻》之四:“清塵隱高樹,萬瓦光鱗鱗。”
(4).比喻清靜無為的境界;清高的遺風;高尚的品質。《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 姜亮夫 校註:“清塵,《章句》訓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虛靜、恬愉、無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二:“苕苕歷千載,遙遙播清塵。”《梁書·任昉傳》:“想 惠 莊 之清塵,庶 羊 左 之徽烈。”《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 堯 舜 不能榮其素樸, 桀 紂 無以污其清塵。” 唐 杜牧 《西江懷古》詩:“ 范蠡 清塵何寂寞,好風唯屬往來商。”
何鞏道名句,贈查韜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