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過青崖和尚塔》
全文:
雲水軒軒應遠塵,靄然光霽卻堪親。
曾聞說偈標全月,不道題名是後身。
能詠琴聰才望七,隔生如展恰踰旬。
憐師那得傷心淚,面面青山自故人。
參考注釋
雲水
(1).雲與水。 唐 杜甫 《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詩:“ 台州 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宋 陸游 《長相思》詞:“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三折:“這堝里雲水林巒,甚么去處。”
(2).謂漫遊。漫遊如行雲流水的飄泊無定,故稱。 唐 黃滔 《寄湘中鄭明府》詩:“莫耽雲水興,疲俗待君痊。” 明 高啟 《太湖》詩:“我性好游觀,夙負雲水債。” 清 施峻 《中途見雁》詩:“雲水家何在,風塵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雲遊四方,如行雲流水,故稱。 唐 項斯 《日東病僧》詩:“雲水絶歸路,來時風送船。”《宋史·方技傳下·莎衣道人》:“帝歲命內侍即其居設千道齋,合雲水之士,施予優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載·尋親誠感》:“ 原 邑 趙孝子 名 威晉 ,其父好黃冠術,遇全真雲水,無不以禮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廣東省 樂昌縣 南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於 瀧水 ,又與 雲水 合。”
軒軒
(1).舞貌;飛動貌。《淮南子·道應訓》:“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注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 唐 韓愈 《陸渾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韻》:“山狂谷很相吐吞,風怒不休何軒軒。” 金 司馬朴 《無餘居士齋壁有沉傳師游道山嶽麓詩石刻穆仲等和之因亦次韻》:“卷藏篋笥已戢戢,風生襟袖何軒軒。”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兒輩習射作三捷句寄子猷》詩之三:“畫鼓鼕鼕簇羽繁,《黃麞》命舞亦軒軒。”
(2).高揚貌;飛舉貌。 南朝 宋 謝惠連 《長安有狹斜行》:“帟帟雕輪馳,軒軒翠蓋舒。”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香山寺》:“ 香山 流泉茂樹,一著屐即有軒軒白雪之氣,於 西山 中當據上座。”
(3).揚揚自得貌。 晉 傅玄 《傅子》:“ 王黎 為黃門郎,軒軒然得志,煦煦然自樂。” 宋 文天祥 《自嘆》詩:“豎子溷人漫不省,紅纓白馬意軒軒。” 明 宋濂 《寓言》之二:“ 晉景 朝出見飯牛者,且行且歌,意軒軒若自得。”
(4).儀態軒昂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諸公每朝,朝堂猶暗,唯 會稽王 ( 司馬昱 )來,軒軒如朝霞舉。” 宋 楊萬里 《古風送劉委游試藝南宮》:“此郎軒軒千里駒,槐花再登鄉老書。” 清 方文 《初度書懷》詩之四:“鳳鳥復來儀,軒軒自霞舉。”
(5).寬悅貌。《靈樞經·通天》:“太陽之人,其狀軒軒儲儲,反身折膕,此太陽之人也。”
(6).大鳥將停未停時的狀態。
應遠
謂應驗之期遙遠。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塗,意速而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能相終。”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誰謂應遠,神道微密。慶集宮闈,祥流罕畢。”
光霽
(1).“光風霽月”之省。 元 范梈 《貴州》詩:“若無光霽在,何以破朱炎?”參見“ 光風霽月 ”。
(2).敬詞。猶風采。 明 章懋 《與陳提學書》:“未獲一瞻光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揖而祝曰:‘小生齋宿而來,仙人既不以門外見斥,何不竟賜光霽?’”
乾隆名句,過青崖和尚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