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春祭社稷壇禮成述志》
全文:
鑾輿鳳闕向西旋,敬舉春祈吉戊涓。
素積煙融雪以後,陽烝脈發社之前。
於論鐘鼓調宮徵,誕降秠穈薦豆籩。
更冀厖褫錫昭假,獻俘指日外壝邊。
參考注釋
厖褫
大福。《後漢書·張衡傳》:“ 湯 蠲體以禱祈兮,蒙厖禠以拯人。” 李賢 註:“《爾雅》曰:‘厖,大也;禠,福也。’言蒙天大福以拯救人。”
昭假
向神禱告,昭示其誠敬之心以達於神。《詩·大雅·雲漢》:“大夫君子,昭假無贏。” 毛 傳:“假,至也。” 馬瑞辰 通釋:“言誠能昭假於天,其感應之理無有贏差者。”又《周頌·噫嘻》:“噫嘻 成王 ,既昭假爾。”一說,明告。 高亨 註:“昭,明也。假,讀為嘏,告也。”又一說,招請。見 郭沫若 《讀了關於〈周頌·噫嘻篇〉的解釋》。《後漢書·馮異傳》:“昔我 光武 受命中興,恢弘聖緒,橫被四表,昭假上下,光耀萬世。”
獻俘
(1).古代一種軍禮。凱旋時以所獲俘虜獻於宗廟,顯示戰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 師﹞振旅,愷以入於 晉 。獻俘、授馘,飲至、大賞。” 杜預 註:“獻 楚 俘於廟。”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與諸將書》:“六軍長驅,此月將發,恨不得與諸公等共觀諸將斬馘獻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我兵﹞並獲 青海 叛賊 羅卜藏丹津 ,先後檻入,行獻俘禮。”
(2).泛指獻交俘獲之人。 清 陳夢雷 《解介士傳》:“﹝ 伍員 ﹞選壯士伏大澤中,夜縱火, 敖 果率眾譟而出,悉擒之,加束縛,獻俘於王。”
指日
猶不日。謂為期不遠。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弭節長騖,指日遄征。”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餐。” 明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急出,則客去遠。聞其故,驚顏如土,大哭曰:‘此禍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陳毅 《潛艇上留題》詩:“大哉新 中國 ,指日富且強。”
外壝
圍繞祭壇的矮土牆。亦泛指祭壇。《魏書·禮志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祿、司民在中壝內,各因其方。其餘從食者合一千餘神,餟在外壝內。”《隋書·禮儀志一》:“請五帝座悉於壇上,外壝二十八宿及雨師等座,悉停為坎。”《宋史·禮志二》:“ 仁宗 天聖 六年,始築外壝,周以短垣,置 靈星門 。”
乾隆名句,春祭社稷壇禮成述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