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佐(汝學)的《題渭川釣圖》
全文:
太公未遇時,渭水垂釣鉤。
千尺絲綸直下投,任公六鰲且爾休。
試看西伯開宗周,明堂配帝八百秋。
丕顯謨訓古今留,孰匪絲綸釣下求。
斯人往矣光岳愁,每回看盡風颼颼。
參考注釋
丕顯
(1).猶英明。《書·康誥》:“惟乃丕顯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罰。”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咨王丕顯,勤王室,親命受策;昭於前世,出作蕃輔,克慎明德。”《南齊書·武帝紀贊》:“ 武帝 丕顯,徽號止戈。”
(2).大顯。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皇帝中興昌運,丕顯耿光。” 宋 沉遼 《龍華三會啟文》:“聖人應運,已洽太平之期;文武會朝,丕顯搢紳之列。” 梁啓超 《經世文新編序》:“豈聖人好為更張哉?以為不如是,不足以新民之耳目,而吾承天意以開新治者丕顯。”
謨訓
亦作“謩訓”。1.謀略和訓誨。《書·胤征》:“聖有謨訓,明徵定保。” 孔 傳:“聖人所謀之教訓,為世明證,所以定國安家。” 唐 權德輿 《唐故尚書兵部郎中楊君文集序》:“協書命於謩訓,薦聲詩於郊廟。” 章炳麟 《艾如張董逃歌序》:“古之謨訓,上思利民,忠也;朋友善道,忠也;憔悴事君,忠也。”
(2).謨和訓。《尚書》文體名。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後序》:“著述者流,蓋出於《書》之謨訓,《易》之象繫。”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絲綸
(1).《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 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記》稱絲綸,所以應接羣後。” 唐 楊炯 《為劉少傅謝敕書慰勞表》:“虔奉絲綸,躬親政事。”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折齒》:“奉絲綸來報里閻,訪賢才作楫濟艱。”
(2).釣絲。 唐 無名氏 《漁父》詞:“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宋 張先 《滿庭芳》詞:“金鉤細,絲綸慢捲,牽動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 西湖 風景好,何日理絲綸。”
(3).即絲。粗於絲者為綸。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椀賦》:“緼絲綸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王佐(汝學)名句,題渭川釣圖名句
名句推薦
梨花落盡,一點新愁,曾到西泠
張炎《慶 * /高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