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正民的《戲德邵》
全文:
漫說靈犀一點通,人生誰肯困途窮。
遠同漢代東方朔,近比江西黃仲熊。
休戴南金雙德勝,幸逢膏澤屢年豐。
薄田正可捐雞肋,義士於今少古鴻。
參考注釋
靈犀
犀牛角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誰肯
哪裡會。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醜白]不游賞,只怕消瘦了你。[貼唱]把花貌,誰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還鄉》套曲:“只道 劉三 誰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 漢高祖 。”
途窮
喻走投無路或處境困窘。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步兵》:“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此途窮者,不輯之,當為患。”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戰苦身攢鏃,途窮血裹斑。”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於是相輕的文人們的處境,就也更加艱難起來,連街頭也不再是擾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窮道盡。”
李正民名句,戲德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