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仁淵的《馨吾王君,於壬寅年造新宅市東靜地,落成賦移居詩囑和,次韻奉寄四首·其三》
全文:
棄材只有老煙夢,寵辱無心氣自和。
宿學猶如伏櫪馬,新才好似撲天鵝。
一年風月宜人少,百代詩文厭世多。
安得清秋明月夜,棹舟攜客學東坡。
參考注釋
宿學
(1).學識淵博、修養有素的學者。《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新唐書·呂才傳》:“帝病陰陽家所傳書多謬偽淺惡,世益拘畏,命 才 與宿學老師刪落煩訛,掇可用者為五十三篇,合舊書四十七,凡百篇,詔頒天下。” 清 魏源 《戶部左侍郎周公神道碑銘》:“帝選宿學,入侍講幄,公矢其慤。”
(2).學識淵博。 明 宋濂 《送會稽景德輝教授鄉郡序》:“ 景君 將東還涖教事,詞林編摩之英,成均宿學之士,藩附賓僚之賢,鹹造文若詩榮之。”
猶如
好像
他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伏櫪
亦作“ 伏歷 ”。1.馬伏在槽上。指受人馴養。《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唐 杜甫 《高都護驄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2).喻指養育。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異駑駘!”
(3).指蓄養在廄中的馬匹。《漢書·梅福傳》:“雖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貪也。”
(4).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後用為壯志未酬,蟄居待時的典故。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六:“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明 楊珽 《龍膏記·旅況》:“到如今阨蓬蒿伏櫪棲山,嘆息損朱顏。” 華羅庚 《病中斗》詩:“我行雖彳亍,豈甘*伏櫪哀。驅馳絶廣漠,騰躍越崔嵬。”
好似
(1) 好像
(2) 像
大壩好似銅牆鐵壁,頂住了洪水的衝擊
(3) 勝過
天鵝
鳥名,即鵠。形狀象鵝而體形較大,全身白色,上嘴分黃色和黑色兩部分,腳和尾都短,腳黑色,有蹼。生活在海濱或湖邊,善飛,吃植物、昆蟲等。 唐 李商隱 《鏡檻》詩:“撥弦驚火鳳,交扇拂天鵝。” 宋 陸游 《入蜀記》:“又有水禽雙浮江中,色白類鵝而大, 楚 人謂之天鵝……或曰:即鵠也。”《元史·祭祀志三》:“﹝ 大德 ﹞二年正月,特祭太廟,用馬一,牛一,羊、鹿、野豕、天鵝各七。”
方仁淵名句,馨吾王君,於壬寅年造新宅市東靜地,落成賦移居詩囑和,次韻奉寄四首·其三名句